首页 > 古代典籍 > 易经书籍

东坡易传: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东坡易传

东坡易传:第十二卦 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陰而外陽,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春秋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君子道消,虽有国,与无同矣。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自“泰”为“否”也易,自“否”为“泰”也难。何也?陰陽易位,未有不志于复,而其既复,未有不安其位者也。故“泰”有“征”,而“否”无“征”。夫苟无“征”,则是终无“泰”也而可乎?故“坤”处内而不忘贞于“乾”,斯所以为“泰”之渐矣,故“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陰得其位,欲包群陽,而以承顺取之。上说其顺而不知其害,此小人之吉也。大人之欲济斯世也,苟出而争之,上则君莫之信,下则小人之所疾,故莫如否。大人否而退,使君子小人之群不相乱,以为邪之胜正也,常于交错未定之间,及其群分类别,正未有不胜者也,故“亨”。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三本陽位,故包承群陽而知羞之矣。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君子之居“否”,患无以自行其志尔①。初六有志于君,而四之应;苟“有命”,我无庸咎之矣。故君子之畴获离其福。“畴”,类也。

【校注】①患无以自行其志尔:《苏氏易传》无“以”字。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九五,大人之得位,宜若甚安且强者也。然其实制在于内。席其安强之势,以与小人争而求胜,则不可。故曰“休否,大人吉”。恃其安强之势,而不虞小人之内胜,亦不可。故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休否”者,所谓“大人否”也,小人之不吾敌也,审矣。惟乘吾急,则有以幸胜之,利在于急,不在于缓也。苟否而不争,以休息之,必有不吾敌者见焉,故“大人吉”。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否”至于此,不可复因。非倾荡扫除,则喜无自至矣。

精选推荐

  • 东坡易传: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东坡易传: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履”之所以为“履”者,以三能履二也。有是物者不能自用,而无者为之用也。“乾”有九二,“乾”不能用,而使

  • 东坡易传: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下
    东坡易传:第十一卦 泰 天地泰 坤上乾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陰,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陽始于“复”而至于“泰”。“泰”而后为“大壮”,“大壮”而后为

  • 东坡易传: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坤下
    东坡易传: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坤下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比:吉”,“比”未有不吉者也。然而比非其人,今虽吉,后必有咎。故曰“原筮”。筮所从也,“原”,再也。再筮,慎

  • 东坡易传: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东坡易传: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初六信于九四,六三信于上九,而九二塞之,故曰:“有孚,窒。”而九四、上九亦不能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