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汤头歌诀:1.芍药汤__三、攻里之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1.芍药汤__三、攻里之剂

增辑

1.芍药汤(张洁古) 痢下赤白。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歌诀】

芍药芩连与锦纹① 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词解】①锦纹:大黄之又名。

【组成】芍药一两(5克)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各9克) 大黄三钱(6克) 木香 槟榔甘草各二钱(各5克) 官桂一钱半(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调纠气血。

【主治】湿热痢。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脉弦滑数。

【方析】湿热壅滞肠中为本方主证。积滞不通,气机不畅,故里急后重;湿热熏蒸肠中,气血不和,故下痢赤白,均为次要症状。方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苦寒止痢,治湿热成痢之本,为君药。臣以大黄泻热祛积,清肠除瘀,为“通因通用”之法,助君药止痢。芍药调和气血,缓急止痛;木香,槟榔调气以除后重;当归、肉桂行血则脓血自愈二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湿热祛,气血和,积滞除,痢疾自愈。

按:本方为清肠止痢常用方,故现在《方剂学》中多归入清热剂中。

【附方】导气汤(《证治准绳》)是本方去甘草、肉桂,加入枳壳三钱(9克)而成。

功用:清热解毒,行气导滞。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里急后重,便脓血,脘腹作胀弋滞较重者。

精选推荐

  • 汤头歌诀:6.温脾汤__三、攻里之剂
    汤头歌诀:6.温脾汤__三、攻里之剂

    6.温 脾汤(孙思邈) 温 药攻下。(《备急千金要万》)【歌诀】温 脾附子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组成】大黄五两(15克) 当归 干姜各三两〔各9克)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二两(各6克)【用法】

  • 汤头歌诀:5.枳实导滞丸__三、攻里之剂
    汤头歌诀:5.枳实导滞丸__三、攻里之剂

    5.枳实导滞丸(李东垣)湿热积滞。(《内外伤辨惑论》)【歌诀】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①若还后重兼气滞木香导滞加槟榔【词解】①攘:攘(rǎng音壤) 排除。【组成】大黄一两(9克) 枳实神

  • 汤头歌诀:3.调胃承气汤__三、攻里之剂
    汤头歌诀:3.调胃承气汤__三、攻里之剂

    3.调胃承气汤(张仲景) 胃实缓攻。(《伤寒论》)【歌诀】调胃承气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不用朴实伤上焦中焦燥实服之好【组成】大黄四两(12克)芒硝半升(10克)炙甘草二两(6克)【用法】水煎温 顿服。【功用】缓下热结。【主治

  • 汤头歌诀:2.小承气汤__三、攻里之剂
    汤头歌诀:2.小承气汤__三、攻里之剂

    2.小承气汤(张仲景) 胃腑实满。(《伤寒论》)【歌诀】小承气汤朴实黄 谵狂痞硬上焦强益以羌活名三化 中风闭实可消详【组成】大黄四两(12克) 厚朴二两(6克) 枳实三枚(9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服。若便通停服第二次。【功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