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33讲 众病逼切贫苦无依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药师经的济世观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33讲 众病逼切贫苦无依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六大愿有两个重点,前面已经说了一个,第二个重点与第七大愿有关,而且是相连的。

佛说世界上有这种病苦的人,只要念到我的名号,都会得救。你去试试看,念了那么久,也不来一颗药给你吃,你也没有得救啊!对不对?

基督教新约圣经说到许多麻疯病患一看到耶酥,就拉着他的衣服不放,耶酥只是模了患者一下,麻疯病立即就好了。当病人来谢耶酥时,耶酥说:不要感谢我,我没有救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念药师佛的道理与耶酥模麻疯病人的道理一样,你生病求佛没有感应,是你自己没有救自己,没有真懂药师佛的道理,真懂了立刻有感应。你念佛不是以清净梵行之心去求,而是以妄想多欲之心、愚顽痴马矣之心去求,所以药师如来的光永远不会与你相接。

那么怎么样才能得感应?有一套修法,自古以来也有人修成;用一只空罐子依法修持,修久了以后,罐子里就会有一颗药;这颗药永远拿不完,治百病都是用这一颗药。

过去在大陆 有一位学佛的医生朋友,我晓得他开的每一副药里都有他修得的这颗药,有时我开他玩笑说:吃你的药很麻烦,干脆把你修的那个罐子给我好了。这就同大家要吕纯陽那只‘点铁成金’的指头一样。

修药师佛法门要先修光明。平常教你们修光明,你们不懂,而且被自己的业力挡住了,在那里莫名其妙修,修来修去依然还是众生。

药师佛的第七大愿是为了一切被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的有情众生而发。

记得当年我在峨嵋山阅大藏经,看到这段经文看不下去了,不去观想却自然观起来了,由自己的亲戚朋友开始想起,想到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这个境界上,被众病逼切,无救无归。尤其当时在战乱中,我亲眼看到许多人无救无归,不管穷也好、病也好,无亲无家,没个归依处,世界茫茫何处是儿家?自己本身都有这种‘何处是儿家’的感受。常常念古人的诗:

本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世界上处处充满了无救无归的人,在病苦中无医无药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像你们现在,我那两个抽屉里中药、西药一大堆,你们大病小病都来拿药,也不晓得多少钱,一包药讲成本也要好几百块,反正有的是药,你们多有福报啊!

‘无医无药’的情况我本身就经历过。我曾经有连打三年摆子的记录,白天打摆子,一阵冷、一阵热,要经历好几个钟头,夜晚还要工作。无医无药,骨瘦如柴,如此过了三年。那时白天走路都不觉得是脚在走,觉得头在下面走,人都变颠倒了。

我经常告诉青年朋友,你们懂得什么人生?你们太享福都堕落了。那个时候,我随时想到下一步可能就会死在路边,算不定被狗分尸拖去吃了,算不定有个好心人看到,弄点泥巴把自己给埋了,算不定,算不定……下面有很多的不定,一边走一边想,可能下一步咚一声就那么倒下去,‘求仁得仁有何怨,老死何妨死路旁。’很坦然,没有悲哀,也没有难过。

‘无救无药,无医无药,无亲无家’,看了这些经文应该想到自己所得的太多了,这个福报享完了很可怕的。

许多人‘贫穷多苦’,贫穷以外还有许多痛苦的事。这句话不要看成‘贫穷有多苦?’那就把意思看反了。

‘我之名号一经其耳’只要听过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病就消除了,身心亦得安乐。

精选推荐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29讲 认识戒律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29讲 认识戒律

    守戒等于保护自己的色身,使身心两方面永远是充实的圆满的,没有缺点、漏洞。‘大智度论’比喻受戒有如乘坐一个空气袋渡海到彼岸,这个空气袋不能有一点缺漏,若一点点的破洞,水就会灌进来而沉没下去,到不了彼岸。这个比喻十分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25讲 受用无穷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25讲 受用无穷

    接下来看第三大愿。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他第三大愿怎么讲?希望我将来成佛时,能用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智慧,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方法、学识、能力等,使这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19讲 好远好远的东方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19讲 好远好远的东

    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从此(当时说法的地点毗耶离城)向东方去(印度的东方即是中国)十殑伽沙那么遥远的地方,有一佛土世界叫净琉璃。殑伽沙就是恒河沙,恒河与中国黄河一样,河里的沙是数不清的,就是活十万辈子也算不清。佛说,一个世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13讲 燃身供养的真义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13讲 燃身供养的真

    我们读‘药师经’,一定要配合‘法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品’,和‘维摩经’的‘法供养品’一起研究,这几本大经,都是一连串一个系统关系。上次讲到文殊菩萨向佛提出一个问题:一切佛的名号,及一切佛的本愿。文殊菩萨并解释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