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1讲 受持八分斋戒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药师经的济世观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1讲 受持八分斋戒

‘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注意啊!‘八分斋戒’,不管在家出家,这是学佛的初步。什么是八分斋戒呢?要注意,普通一般人对佛法的经、律没有研究,一提到八关斋就想到吃素,就想到过午不食,对,但不完全对。

现在我们正式看看经典,一切戒律的根据是经典,好比政府的一切法律是依据宪法,宪法是一切法律之母。一切大小乘的经典是戒律之母,所以真正的戒律必须根据经。现在戒律来了,想修药师佛、药师法,要受持‘八分斋戒’。拿白话翻译要加一个字:‘八分斋的戒’,就容易懂了,观念就清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人能够受用保持八分斋的那一种戒律,或整个意念在又受又持中;换句话说,就是当时受戒的境界在一念中一直保持下去。不要说上午念了经,打了坐,心境很好,下午为了一点小事,又恨人,又骂人,又恨不得杀人。那还叫受持啊?那叫受持魔戒,受持地狱戒,马上又是一分果报累积下去。

受持八分斋的那种戒,或者经过一年,或者经过三个月。做什么呢?这三个月、一年当中专修,保持那个境界,昼夜不变,一心不变受持八分斋的戒。

‘斋’不一定吃素,把斋字解释成吃素是大错而特错,错得一塌糊涂。但是说斋不是吃素,难道是吃荤?那又不对了。斋是中国文化,语出庄子的‘心斋’,心里一点杂念、妄想、欲念都没有,保持清净的念头叫‘斋’。这个无关乎吃素,真的吃素是内心素到了极点,素净、干净到极点叫‘心斋’。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讲斋,是讲心的清净,而不是佛教的吃素。

所以古代的皇帝碰到国家大事或大灾难的时候,就要‘斋戒沐浴’。譬如有三百年历史的清朝,在关键时刻,要决定国家重要大事之时,皇帝与皇后、妃子都要分房,不准亲近。斋戒沐浴不是光洗头、洗身体,你以为光洗了澡就干净啦?心里头还有一点杂念就已经不是斋了。所以孔子告诉颜回,你要‘心斋’,我才传给你。禅宗也是一样,你心不清净,想靠人接引?接引什么?有很多同学叫老师接引一下,你能够做到心斋吗?

所以,能够在心斋的阶段,保持心清净、念清净、意清净,如此经过三个月,你想想看,不成道也成道了。

吃素归吃素,吃素在戒律上严格而言是不吃荤,荤是指五荤,并不是持斋。一提到八关斋就想到吃素,逻辑观念错了,对于佛法的思想也错了,要特别注意。

我们就依据太虚法师的注解,来解释八分斋戒,分者,支也,就是说有下列八条戒:一不杀,二不盗,三不婬,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香花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七不坐高广大床 ,八不非时食。

这八条戒,居士、沙弥都可以受,换句话说,不管在家、出家,基本上都从受八关斋戒开始。

小姐们受八关斋戒,香水、口红都不准擦,当然身上要洗干净。头上不准插花,不准唱歌,不准跳舞。有时洗菜,一高兴起来,边洗边唱一下歌都不行。

精选推荐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2讲 何谓不坐高广大床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82讲 何谓不坐高广

    第七条不坐高广大床 ,一般人说出了家的沙弥不坐高广大床 ,受八关斋戒的出家人、居士,不能坐大床 、大椅子。这是什么道理?一般人不懂戒,好了,为了守戒,只敢坐矮板凳。我在大陆 上看得很多,老朋友几十岁了,一大把年纪出家。出家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3讲 好喜乖离更相斗讼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3讲 好喜乖离更相

    上次我们讲到‘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这一段。‘好喜乖离’,一切众生的劣根性,喜欢挑拨离间,喜欢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破坏别人的好事,基本上,这些都是由于人性的嫉妒心理而来。乖离的个性人人都有,不是某一个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2讲 人性坏的一面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72讲 人性坏的一面

    接着佛讲另一个心理犯罪境界的行为。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辗转常为不饶益,相互谋害。经典就是戒律,就是修行的范本。这一条,佛告诉文殊菩萨,众生具有劣根性,喜欢乖离,喜欢

  •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0讲 邪见与正见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60讲 邪见与正见

    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自行邪见’,什么是邪见?在哲学道理及佛学因明的论辩中,很难下一定论。但是,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