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佛经书籍

放下的幸福:瞋心与慈心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放下的幸福

放下的幸福:瞋心与慈心

瞋心与慈心

有人说现代人的瞋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戾之气。所谓瞋,是个总名称,它的内容包括不满意、愤怒、怨恨、看不惯和不自在等内心的感受。呈现在外表上,则是一种愤怒的表情或动作,让人觉得阴险、奸诈或是恐怖,彷佛生命将受到威胁。可以说,凡是不能以慈悲心待人,和慈悲心相反的,就是瞋心。

慈悲心是爱护人、为人设想,但它也不一定是和颜悦色的,有时也有金刚怒目的慈悲心。金刚怒目和瞋恨不同,它是一种慈爱。以威严方式所展现的慈爱,就象是因为担心你会掉到井里,所以就吼你一下:“不可以到井边玩!”这是警告,是出于慈爱的警示,和瞋恨不同。所以,仅仅从表情、语气上观察,就认为和颜悦色的是爱,而现愤怒相的是瞋,那恐怕是不正确的。还是必须从对方所得到的真正感受、反应,以及行为的动机来判断。

譬如口蜜腹剑的人,虽然口里讲的都是甜言蜜语,但是内心尽是一些坏计谋;而人之所以会以害人为目的,不外乎是贪图别人的东西,因为得不到,才起了瞋心。

像社会上有一些情杀的事件,把别人毁容了,或是用暴力手段来对付变心的那一方,都是因为从爱恋转成了瞋恨,彷佛一定要看到对方受伤害了,才能消去自己的心头之恨。然而,并不是一定要发生让对方受到伤害的行为才是瞋,只要是存有希望让对方受伤害的心,就已经是瞋了。

我们常听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瞋心会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烦恼。首先,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因为一个常常生气的人,往往会让人感觉到害怕,而被当成鬼、当成魔来看,即使他并没有要害人的意思,也都会令人避之唯恐不及。另外,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过这种经验,就是生过气 后,常常会觉得很疲倦、很无奈,懊恼自己为什么要生这个气?

有禅修经验的人会发现到,只要一个瞋念起,心就已经浮动而没办法安定了。因为心一浮动,浑身的血液就会跟著它紧张起来而发热,身体当然会因此很不舒服,就像火在体内燃烧一样。

瞋恨心也会让人失去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都因此失调,这都是造成寿命减短的原因。可见,生气对我们身心健康的妨碍有多么大。

与其让瞋心伤人伤己,何不以慈心利人利己?

精选推荐

  • 放下的幸福:瞋心与慈心
    放下的幸福:瞋心与慈心

    瞋心与慈心有人说现代人的瞋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戾之气。所谓瞋,是个总名称,它的内容包括不满意、愤怒、怨恨、看不惯和不自在等内心的感受。呈现在外表上,则是一种愤怒的表情或动作,让人觉得阴险、奸诈或是

  • 放下的幸福:为什么要生气?
    放下的幸福:为什么要生气?

    第三篇瞋为什么要生气?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称为“三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过有一些人是瞋恨在心里,没有表现出来罢了。可是有一些人往往会把心中的瞋恨从身、口的行

  • 放下的幸福:凡事恰到好处最好
    放下的幸福:凡事恰到好处最好

    凡事恰到好处最好悭吝会让我们不得人缘、失去朋友,同时自我也不能成长。因此,无论我们有什么东西,都尽量能让人充分运用,包括名位、财产和权力等都是一样,而不要自己独享。有很多名人就是怕被人利用,因此不愿意把名借给人,像

  • 放下的幸福:转贪心为愿心
    放下的幸福:转贪心为愿心

    转贪心为愿心佛法说贪为苦本,想解决苦的问题,就要先从“知贪”开始。人的需求有两种,一个是需要,一个是想要,凡是想要的超过自己的需要时,就叫做“贪”。但是,人常常不但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少,而且也很难将需要和想要两者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