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论语解读: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论语解读

论语解读: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原文】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赛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③人不言,言必有中④。”

【注释】

①为长府:改建长府。长府,鲁国藏财货的地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兽昭公曾经在长府抵抗季氏的进攻。②仍旧贯:依照原来的样子。仍,因,依照;贯,事。③夫(fu):发语词,无义。④中(Zhong):准。

【译文】

鲁国人改建长府。闵子赛说:“照老样子,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改建呢?”孔子说:“这人不说则已,一说就切中了要害。”

【读解】

据说因为公元前517年鲁昭公曾经以长府为防御抵抗过季氏.所以当季氏把鲁昭公赶走后,便要改建长府,以消除其防御作用。闵子赛认为,关键不在于长府有无防御作用,而在于人是否正义有道,是否得民心。孔子很欣赏他的见识,所以称赞他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不说就不说,一说就切中要害。这是非常厉害的说话艺术。闵子骞平时是“訚訚如也”,老老实实的,不多言多语,可这次却一说就打中了要点,就像射箭一样,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真不简单。

这种人,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有点像日本电影明星高仓键塑造的那些形象,那可比那种唠唠叨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人厉害多了。所谓言多必失,话说多了威信也就降低了,说上十句抵不上人家一句,让人不得要领。

其实,不言则已,言必有中也正是孔子一向倡导的“谨言”精神。敏于事而慎于言,少说几句,增加每一句的分量。

精选推荐

  • 论语解读:先进第十一
    论语解读:先进第十一

    先进第十一本篇评论孔子的学生较多,尤其是对颜渊和子路。最后一章是《论语》中独特而重要的一个长篇,除思想内容外,还很抓学价值。全篇原文共26章,本书选11章。修身宜早不宜迟【原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①也;后进于礼乐

  • 论语解读:圣人穿不穿时装?
    论语解读:圣人穿不穿时装?

    圣人穿不穿时装?【原文】君子①不以绀掫饰②,红紫不以为亵服③。当暑,袗絺綌④,必表(5)而出之。缁衣(6)羔裘(7),素衣麑裘(8),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9)。必有寝衣(10),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11).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1

  • 论语解读: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论语解读: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原文】子曰:“法语①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②之言,能无说③乎?绎①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注释】①法语:法,严正;语(yu),作动词用,告诉。法语之言指严肃正告的话。②巽(Xun)与:

  • 论语解读: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论语解读: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原文】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注释】①秀:庄稼吐穗扬花。【译文】孔子说:“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读解】苗而不秀、秀而不实都是半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