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论语解读:知足常乐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论语解读

论语解读: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合③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①卫公子荆:卫国的公子,字南楚,是卫献公的儿子。吴国的公子季札曾把他列为卫国的君子之一。②居室:有多种解释,以“居家过日子”较为妥当。③苟合:苟,差不多。合,足。

【译文】

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居家过日子。刚刚有一点财产,便说:‘差不多够了。’稍稍增加一点,便说:‘差不多完备了。’富有以后,便说:‘差不多美满了。”’

【读解】

这显然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用我们今天一般的看法,会认为他很平庸,没有什么高标准的追求。岂不闻:“万元户,贫困户,十万元户才起步,一百万元不算富。”而公子荆刚有一点财产,充其量算个“万元户”吧,就在那里说什么“差不多够了。”稍稍增加一点,肯定是不到“十万元”嘛,就声称“差不多完备了。”这不是很没追求吗?

其实,话倒不能这么说。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常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知足常乐。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面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用叔本华的观点来说,就会使人生在欲望与失望之间痛苦不堪。面对现实,我们看到不少铤而走险而落得声败名裂的人正是因为欲壑难填,贪得无厌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看到这些人的犯罪事实,很多人都会由衷感叹说:“要是他早一点收手,大概也不会走到这一步罢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感叹所流露的,正是“知足”的思想啊!问题是,一旦受贪欲支配,又哪里会知足,哪里会收得住手呢?

所以,“知足”不是没有追求;“知足常乐”更不是平庸的表现。相反,倒是很难得修炼成的德性,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物欲诱惑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的时代。

精选推荐

  • 论语解读:表率的作用
    论语解读:表率的作用

    表率的作用【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读解】在《颜渊》篇里,孔子曾经回答

  • 论语解读: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论语解读: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原文】仲弓为季氏宰①,问政。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注释】①宰:总管。②有司:各部门。【译文】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事

  • 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
    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

    子路第十三本篇以论政的内容居多。包括为政先正己,富民兴教,近悦远来等政浩思想。同时也有关于“士“的论述。全篇原文共30章,本书选20章。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①劳之。”请益②。曰:“无倦。”

  • 论语解读: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论语解读: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①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注释】①道同”导”,开导、劝。【译文】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读解】这一段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