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论语解读: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论语解读

论语解读: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原文】

子张间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说是仁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呢?”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群众,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取得工作成效,慈惠就能够使唤别人。”

【读解】

仁是儒学的核心内容。据有人统计,“仁”仅在《论语》中就出现了109次,可见其重要地位。

由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所以,不同的学生问他同一个问题他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又增加了“仁”的复义性。现在,当子张问他什么是仁时,他作了一个较为具体的五方面回答,这当然还是仁德的修养和运用问题,而不是仁的本质问题。

具体到这五个方面的回答来看,并没有什么深奥难解的地方倒是实行起来,一是非常困难,二是非常有用,不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用于各界都有益的。尤其是做政治导人的,做到了这几条,起码得人心是没有问题。

精选推荐

  • 论语解读: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论语解读: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原文】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不可改变的。”【读解】一方面,“性相近,习相远。”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句话是密切相关的。“性相近

  • 论语解读:君子的九种思虑
    论语解读:君子的九种思虑

    君子的九种思虑【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1),见得思义。”【注释】(1)难:指患难,引申为后果、后患。【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

  • 论语解读:快乐有益还是有害?
    论语解读:快乐有益还是有害?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1)礼乐,乐道(2)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3)游,乐宴乐,损矣。”【注释】①节:节制,制约,调节,②道:说。③佚:同“逸”,过分。【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

  • 论语解读:礼乐征伐自谁出?
    论语解读:礼乐征伐自谁出?

    礼乐征伐自谁出?【原文】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1)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②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③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④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