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史记新读:儒林子弟(11)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史记新读

史记新读:儒林子弟(11)

申公的学生当博士的有十多人:孔安国官至临淮太守,周霸官至胶西内史,夏宽官至城陽内史,鲁赐官至东海太守,穆生官至长沙内史,徐偃任胶西中尉,阙门庆忌任胶东内史。他们都有廉洁的德行节操,治理官民也很有成效,尤其喜好学习,经常受到人们的称赞。其他的申公弟子们,品行虽然不如他们完美,但是官至大夫、郎中、掌故的也有百余人。他们讲论《诗经》的风格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却大都依循申公的见解,不离其左右。

《礼经》学派

当时,讲解、论述《礼经》的学者也大有人在,而鲁地人高堂生的讲解最接近《礼经》的原意,是当时讲解最好的一个。从孔子的时候起,《礼经》的经书就不完整。到了秦朝焚书以后,经书散失的篇目就更多了。此时,只有其中的《士礼》篇是保存完整的,高堂生也以能够完整地讲解它而闻名于世。

另外一个礼学大师是鲁地人徐生,他善于演习礼仪。孝文帝时期,徐生靠着懂得礼仪而出任礼官大夫。他把这套礼仪又传给他的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徐延、徐襄。徐襄这个人有善于演习礼仪的天赋,但是不懂得《礼经》书的原本内容;徐延稍微能读懂《礼经》,但是不够精通。徐襄也靠着懂得礼仪而出任汉廷的礼官大夫,后来官至广陵内史。徐延和徐门弟子公户满意、桓生、单次,都曾经出任汉廷的礼官大夫。而瑕丘人萧奋因为通晓《礼经》曾官至淮陽太守。此后,能够讲论《礼经》、演习礼仪的人,大都出自徐家门下,成为礼官专业户。

《易经》学派

鲁国的商瞿向孔子学习过《易经》。孔子死后,商瞿开始教授《易经》,历经六代而传到齐地人田何。田何,字子庄,秦末汉初人。汉朝建立后,田何把这门学问传授给东武人王同,后来,王同又将其传授给淄川人杨何。杨何因为通晓《易经》,于元光元年受到汉廷皇帝的征召,曾官至中大夫。齐地人即墨成因为通晓《易经》而官至城陽国相。广川人孟但也因为深谙此道而出任太子门大夫。鲁地人周霸,莒地人衡胡,临淄人主父偃,都因为通晓《易经》而官至二千石。但是,在他们之中,精于解说《易经》的,都出自杨何这一学门。

董仲舒及其学门

董仲舒是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他热衷于研究《春秋》,并深有所得。在孝景帝时期出任博士。他公开讲授《春秋》,弟子们根据入学时间的长短来依次的辗转互相传授,所以有的弟子甚至没有见过他的面。董仲舒曾经三年不到家里的后园游玩,只为了留出时间专心学术研究。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是最标准的,没有不合乎礼仪的地方,学者们都效仿、尊敬他。

汉武帝继位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国相。他依据《春秋》里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陰陽交替运行的规律,结果大有所成。采取了许多方法预测和影响降雨,后来在江都国推行,无不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在任职期间,他被贬为中大夫,专心在家里撰写《灾异之记》这卷著作。此时,辽东郡的高帝庙发生了火灾,他在书中认为是天灾示警。主父偃很嫉妒董仲舒的才能,便窃取他的书上奏天子,说他妖言惑众污蔑当今天子,想要陷害他。天子召集众儒生,将此书给他们看,大家都认为书中有指责、讥讽朝廷和天子的内容。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不知道此书为其师所作,竟指责该书的作者十分愚蠢。于是,天子把董仲舒交给司法机关处置,结果他被判处死刑,武帝刘彻感慨他的知识渊博也因为知道他有些懵懂,所以下诏赦免了他。此后,董仲舒再也不敢谈论灾异的事情了。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此时,朝廷正在大规模兴兵征讨四方的蛮夷,公孙弘研究《春秋》比不上董仲舒,而他却善于迎合世俗的准则来处理事情,所以官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的为人阿谀奉迎,品行不端,非常看不起他。公孙弘为此也十分憎恨他,便对皇帝说:“论当今之世,只有董仲舒可以胜任胶西王的国相。”刘彻听取了公孙弘的“建议”,董仲舒被排挤出中央。胶西王平日里听说过董仲舒的德行,因此对待他很好。可是,董仲舒还是害怕时间长了会生出是非,不久后便以身体原因为借口,告老回家去了。直到去世,他始终不置办家产,而专心从事学问研究、著书立说。所以,从汉高祖一直到汉武帝这五代君王在位时期内,只有董仲舒以精通《春秋》出名,他所研究的是《公羊春秋》。

精选推荐

  • 史记新读:儒林子弟(8)
    史记新读:儒林子弟(8)

    秦朝的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的典籍、六艺从此开始残缺,儒学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陈涉起义后,自立为王,鲁地的儒生携带着孔子家传的礼器去归附陈王。于是,孔甲当上了陈涉的博士,最后忠贞地和陈涉一同死了。陈涉自平民起家,带

  • 史记新读:儒林子弟(4)
    史记新读:儒林子弟(4)

    吴王说:“好吧。可话虽如此,但我曾与越国交战,迫使越王躲避在会稽山上。现在越王自己忍受艰难困苦,抚恤优待士兵,企图对我进行报复。您等我攻下越国,然后再依您的意见而行吧。”子贡说:“越国的实力不如鲁国,吴国又不如齐国强

  • 史记新读:儒林子弟(2)
    史记新读:儒林子弟(2)

    子路喜欢随同孔子出游各国,曾经遇见长沮、桀溺和扛着除草竹器的老人。子路做季孙氏的家臣时,季孙问孔子:“子路可以成为大臣辅佐国君治理国家吗?”孔子说:“以他的才能来说,可以为候补的臣子。”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时,向孔子

  • 史记新读:忧国文人(4)
    史记新读:忧国文人(4)

    卓王孙听说了此事,感到无比羞辱,就闭门不出。宗族兄弟和临邛的长者都劝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缺少的也不是钱财。如今卓文君已经成了司马相如的妻子,司马相如他虽然贫穷,而才能确是他最大的资本,包不准将来飞黄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