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易经书籍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复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周易注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复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1),“朋来无咎”(2),“反复其道,七日来复”(3),天行也(4)。“利有攸往”,刚长也(5)。复,其见天地之心乎(6)?

【注释】(1)入则为反,出则刚长,故“无疾”。疾犹病也。(2)“朋”谓陽也。(3)陽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4)以天之行,反覆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5)往则小人道消也。(6)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矣。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1)。

【注释】(1)方,事也。冬至,陰之复也。夏至,陽之复也。故为复则至於寂然大静,先王则天地而行者也。动复则静,行复则止,事复则无事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1)。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注释】(1)最处复初,始复者也。复之不速,遂至迷凶,不远而复,几悔而反,以此修身,患难远矣。错之於事,其始庶几乎?故“元吉”也。

六二:休复,吉(1)。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注释】(1)得位处中,最比於初。上无陽爻以疑其亲,陽为仁行,在初之上而附顺之,下仁之谓也。既处中位,亲仁善邻,复之休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1)。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注释】(1)频,频蹙之貌也。处下体之终,虽愈於上六之迷,已失复远矣,是以蹙也。蹙而求复,未至於迷,故虽危无咎也。复道宜速,蹙而乃复,义虽无咎,它来难保。

六四:中行独复(1)。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注释】(1)四上下各有二陰而处厥中,履得其位而应於初,独得所复,顺道而反,物莫之犯,故曰“中行独复”也。

六五:敦复,无悔(1)。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注释】(1)居厚而履中,居厚则无怨,履中则可以自考,虽不足以及“休复”之吉,守厚以复,悔可免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1)。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注释】(1)最处复后,是迷者也。以迷求复,故曰“迷复”也。用之行师,难用有克也,终必大败。用之於国,则反乎君道也。大败乃复量斯势也。虽复十年修之,犹未能征也。

精选推荐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无妄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无妄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1)。动而健(2),刚中而应(3),大亨以正,天之命也(4)。“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5)!【注释】(1)谓震也。(2)震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噬嗑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噬嗑

    噬嗑:亨。利用狱(1)。【注释】(1)噬,啮也;嗑,合也。凡物之不亲,由有间也。物之不齐,由有过也。有间与过,啮而合之,所以通也。刑克以通,狱之利也。《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1)。噬嗑而亨(2)。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3)。柔

  •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随
    周易注:上经随传卷三 随

    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1)!【注释】(1)震刚而兑柔也,以刚下柔动而之说,乃得随也。为随而不大通,逆於时也。相随而不为利,正灾之道也。故大通利贞,乃得无咎也

  •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豫
    周易注:上经需传卷二 豫

    豫:利建侯行师。《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