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虫部 蛤蟆
【释名】惊蟆。
【气味】辛、寒、有毒。
【主治】
1、风热邪病。用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极效。
2、瘰疬溃烂,用黑色蛤蟆一个,去肠,火焙,研为末,调油敷涂。
3、头上软疖。用蛤蟆剥皮贴患处,收毒即愈。
4、蝮蛇螫伤。用生蛤蟆一个,捣烂敷伤处。
上一篇:本草纲目:虫部 蟾蜍
下一篇:本草纲目:虫部 蛙
【释名】惊蟆。
【气味】辛、寒、有毒。
【主治】
1、风热邪病。用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极效。
2、瘰疬溃烂,用黑色蛤蟆一个,去肠,火焙,研为末,调油敷涂。
3、头上软疖。用蛤蟆剥皮贴患处,收毒即愈。
4、蝮蛇螫伤。用生蛤蟆一个,捣烂敷伤处。
上一篇:本草纲目:虫部 蟾蜍
下一篇:本草纲目:虫部 蛙
【释名】长股、田鸡、青鸡、坐鱼、蛤鱼。【气味】甘、寒、无毒。【主治】1、水肿。用活蛙三个,每个口内放一铜钱,钱上涂黄连末少许;另取猪肚一个,以茶油洗净后,包蛙在其中,扎好,煮一会取出,去掉蛙的皮、肠,只吃蛙肉和猪肚,酒磁
【释名】虻虫【气味】苦、微寒、有毒。【主治】1、蛇螫血出。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2、因病去胎。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3、跌坠瘀血。用虻虫二十个、牡丹皮一两,共研为末,酒
【释名】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气味】咸、寒、有毒。【主治】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释名】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气味】咸、寒、无毒。【主治】1、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