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脉因证治:卷四 第三十九节瘰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脉因证治

脉因证治:卷四 第三十九节瘰

第三十九节瘰

【因】大抵食味之过,郁气之积,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三端,变化引换。须分虚实,实者易治,虚者可虑。夫初发于少陽一经,不守禁戒,延及陽明。盖胆经至主决断,有相火,而且气多血少。神效方牡蛎粉五钱,和鸡胆为膏,贴之。又,用活石一两,肉桂五钱,调汤服之好。

【证】外有虾蟆瘰,无核但肿。瘰在陽明、少陽经,结核按之走痛。瘿或隐僻处。劳瘵结核,连数个在耳边,或聚或散也。瘤等亦同。

【治】宜泻火散结。虚则补元气,实则泻陰火。补则十全散,下则玉烛散、化坚汤。

升麻(一钱)葛根(五分)漏芦(足陽明)牡丹皮(三钱,去留血)当归地黄(生熟各三钱)连翘(一钱,生血脉)黄(一钱,护皮)白芍(收散,三钱)肉桂(散结,寒因热用,三钱)柴胡(八钱)黍粘(消肿)羌活(一钱)防风独活(各五分,散结)昆布(软坚)三棱(削坚)广术人参浓朴(腹胀加)黄连陈皮木香(气不顺加)大黄(便秘加)。

大黄汤大黄(煨)皂角甘草(炙)煎服。以麝香、栝蒌仁敷之。

法未破核者,用火针针其上,即用追毒膏,点苎线头,内针孔中。

又用杜牛膝捣敷,缚其上,一日一易。如脓将尽,又用生玄参、地榆、滑石、寒水石、大黄等末敷,缚其疮。又用白厄菜、墨草,同缚其疮。以寒水石、大黄、硝、龙骨、木香、槟榔末、收口。后又用竹茹,亦能长肉,白膏药收后。红不退,用北窠敷。如已溃久不收口,须用香附,灯烧铁烙,烙其腐处,尽后,根据前治之。

治耳接耳边项上生块核是。

方五味子香白芷为末,蜜调敷。

鼠粪,以黄泥炉。

去瘰毒皂角子(五两)大黑豆(一斤)甘草(一两)冬青叶汁(一斤)上煮汁干为度,常食,不过两料。

精选推荐

  • 脉因证治:卷四 第四十节发斑
    脉因证治:卷四 第四十节发斑

    第四十节发斑【因治】属表者,因风挟热痰。通经微汗之,下之亦可。属里者,因胃热,助手少陰心火,入于手太陰肺也。故红点如斑,生于皮毛之间耳。白虎、泻心,调胃承气,从长而用之。

  • 脉因证治:卷四 第三十九节瘰
    脉因证治:卷四 第三十九节瘰

    第三十九节瘰【因】大抵食味之过,郁气之积,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三端,变化引换。须分虚实,实者易治,虚者可虑。夫初发于少陽一经,不守禁戒,延及陽明。盖胆经至主决断,有相火,而且气多血少。神效方牡蛎粉五钱,和鸡胆为膏,贴之。又,用活

  • 脉因证治:卷三 第三十五节噎膈
    脉因证治:卷三 第三十五节噎膈

    第三十五节噎膈【脉】涩小,血不足;大而弱,气不足。【因】血虚(血,陰血也。主静,内外两静,火则不能生焉),脏腑之火起,气虚(气,肺金生水,制火则不起),脏腑之火炽。而或因金水二气不养,或陰血不生,肠胃津涸,传化失宜;或因痰膈妨碍升降,气不交

  • 脉因证治:卷三 第三十二节痞
    脉因证治:卷三 第三十二节痞

    第三十二节痞【因】误下陰虚。食积痰滞。湿土虚痞。论曰:太陰湿土为积饮痞膈,乃土来心下痞满也。【证治】误下多则亡陰,胸中之气,因虚而下陷于心之分野。宜升胃气,以血药治之。亡陰谓脾胃水谷之陰亡也。痰积痞膈,胸中窄塞,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