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汤头歌诀:3.越鞠丸__八、理气之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3.越鞠丸__八、理气之剂

3.越鞠①丸(朱丹溪) ) 六郁②。

(《丹溪心法》)

【歌诀】

越鞠丸治六般郁 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 气畅郁舒痛闷伸

又六郁汤苍芎附 甘苓橘半栀砂仁

【词解】①越鞠:鞠(ju˙),音居,同“郁”。越鞠,即发越郁结之气。

②六郁:指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

【组成】川芎苍术香附栀子神曲各等分

【用法】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水做成丸药如绿豆大,每次服三钱(6一9克),温 开水送下。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药量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分析】气郁为本方主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均为本方兼证。故方中以香附行气开郁,以治气郁,为君药。川芎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即助香附行气解郁,又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为臣药。苍术燥湿健脾,以治湿郁;共为佐药。痰郁多由气郁而湿聚痰生,亦与气、火、湿、食诸郁有关,诸药合用,气机流畅,五郁得解,痰郁自除。

按:本方为治郁证之大法。临证应用时,可根据六郁的偏重灵活加减。如气郁甚的,可再加木香、槟榔。食郁甚的可再加山楂、麦芽、砂仁。血郁甚的再加桃仁红花。痰郁甚的可加南星、半夏、瓜萎。火郁甚的可再加青黛、黄芩。湿郁甚的可再加茯苓。若兼有寒者,也可加干姜、吴茱萸祛寒。

【附方】 六郁汤(《医学正传》卷二引丹溪方) 川芎醋炒香附 赤茯苓 橘红 制半夏 山栀各—钱(各 3克)苍术 砂仁 甘草各五分(各1.5克)

用法:诸药切细,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祛湿化痰。

主治:与越鞠丸相同。

精选推荐

  • 汤头歌诀:6.鳖甲饮子__七、消补之剂
    汤头歌诀:6.鳖甲饮子__七、消补之剂

    6.鳖甲饮子(严用和)疟母①。(《重订严氏济生方》)【歌诀】鳖甲饮子治疟母① 甘草芪术芍芎偶草果槟榔厚朴增乌梅姜枣同煎服【词解】①疟母:疟疾久久不愈,致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出现结块(多见于左胁下),名为疟母。类似久

  • 汤头歌诀:5.枳实消痞丸__七、消补之剂
    汤头歌诀:5.枳实消痞丸__七、消补之剂

    5.枳实消痞①丸 (李东垣) 补脾消痞①。(《兰室秘藏》)【歌诀】枳实消痞①四君②全 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痊③【词解】①痞:痞(pǐ),音匹。是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本方所消之痞,乃是

  • 汤头歌诀:3.健脾丸__七、消补之剂
    汤头歌诀:3.健脾丸__七、消补之剂

    3.健脾丸 补脾消食。(《医才集解》)【歌诀】健脾参术与陈皮枳实山楂麦蘖①随曲糊作丸米饮②下 消补兼行胃弱宜枳术丸亦消兼补荷叶烧饭上升奇 【词解】①麦蘖:蘖(nièe),音聂。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麦蘖,

  • 汤头歌诀:4.三黄石膏汤__六、表里之剂
    汤头歌诀:4.三黄石膏汤__六、表里之剂

    4.三黄石膏汤 (陶节庵) 发表清里。(《伤寒六书》)【歌诀】三黄石膏芩柏连 栀子麻黄豆豉全姜枣细茶煎热服 表里三焦热盛宣【组成】石膏一两(30克) 黄连黄柏黄芩各二两(各6克)香豉一升(9克) 栀子十枚(9克) 麻黄三两(9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