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汤头歌诀:1.四物汤__九、理血之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1.四物汤__九、理血之剂

1.四物汤 养血通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 气血双疗功独崇

再加黄芪与肉桂 十全大补补方雄

十全除却①芪地草加粟②煎之名胃风

【词解】①却:即去。

②粟:指粟米(即小米)。

【组成】熟地黄 当归白芍川芎各等分(9克)

【用法】上四味药研为粗末,每次三钱(9克) 水煎去渣,空腹热服。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症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唇爪无华,妇女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质淡,脉细弦或细涩。

【分析】血虚为本方的主证。血滞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熟地滋阴补血为君药。当归助君药补血,且能活血而行滞,是妇科调经的要药,为臣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共为佐药。四药合用,既可补血,又能行血,使补而不滞,行而不破,补中有散,散中有收,共成补血调血的良方。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归属于补益剂。是补血的基本方,也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凡一切血虚证,及月经不调证,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原书4药等分,未分主次,其义示人以大法。故使用本方时,应视病证而定君药。若取补血,当重用熟地为君;若作调经,应以当归为主,加大剂量;若用于活血,可重用当归、川芎为君,且白芍易赤芍。临床 使用时,可随证加减。

【附方】(1)八珍汤(《正体类要》) 即本方合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制成蜜丸,即“八珍丸”,每次服三钱(9克),每日二次,温 开水送下。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2)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八珍汤再加黄芪、肉桂而成。人参(8克) 白术(10克) 茯苓(8克) 炙甘草(5克) 熟地(15克) 当归(10克)白芍药(8克) 川芎(5克) 黄芪(15克)肉桂(6克)各等分。

用法:10味药制为粗末,每次服二钱(6克),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同煎,不拘时候温 服(制成蜜丸,即“十全大补丸”,每次服三钱(9克),每日服二次,温 开水送下。

功用:气血双补,助阳固卫。

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腰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3)胃风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十全大补汤除去黄芪、熟地、炙甘草,加粟米(即小米)百粒而成。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温 胃祛风。

主治:胃肠虚弱,风冷乘虚侵入,客于肠胃。症见大便泄泻,完谷不化,或大便下血等。

精选推荐

  • 汤头歌诀:2.人参养荣汤__九、理血之剂
    汤头歌诀:2.人参养荣汤__九、理血之剂

    2.人参养荣汤 补气养血。(《太平惠民和剂局才》) 【歌诀】人参养营即十全① 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词解】①十全:即“十全大补汤”。【组成】白芍药三两(90克) 当归一两(3克) 陈皮一

  • 汤头歌诀:9.根皮竹茹汤__八、理气之剂
    汤头歌诀:9.根皮竹茹汤__八、理气之剂

    9.根皮竹茹汤(严用和)胃虚呃逆①。(《济生方》)【歌诀】橘皮竹茹治呕呃 参甘半夏枇杷麦赤茯再加姜枣煎 方由金匮此加辟【词解】①呃逆:因胃气上逆而发出的呃声。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作声,连续不断的症状。【组成】橘皮

  • 汤头歌诀:5.四七汤__八、理气之剂
    汤头歌诀:5.四七汤__八、理气之剂

    5.四七汤(陈言)开郁化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歌诀】四七①汤理七情气②半夏厚朴茯苓苏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尽能纾③又有局方各四七参桂夏草妙更殊 【词解】①四七:方由四味药组成,用以治疗七情病,所以叫四七汤

  • 汤头歌诀:6.鳖甲饮子__七、消补之剂
    汤头歌诀:6.鳖甲饮子__七、消补之剂

    6.鳖甲饮子(严用和)疟母①。(《重订严氏济生方》)【歌诀】鳖甲饮子治疟母① 甘草芪术芍芎偶草果槟榔厚朴增乌梅姜枣同煎服【词解】①疟母:疟疾久久不愈,致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出现结块(多见于左胁下),名为疟母。类似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