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汤头歌诀:3.三生饮__十祛风之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3.三生饮__十祛风之剂

3.三生①饮卒中②痰厥③。

(《太平惠民和剂局才》)

【歌诀】

三生饮用乌附星 三皆生用木香听

加参对半扶元气 卒中痰迷④服此灵

星香散亦治卒中 体肥不渴邪在经

【词解】①三生:方中川乌、附子、南星三味药皆生用,取其力峻而行速,故名三生饮。

②卒中:卒(cǜ)音促,同“猝”,忽然。中(zhòng)音众。卒中,即中风,突然发生昏仆,不省人事等症。

③痰厥:厥证之一。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的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证。本方证乃因寒痰壅盛所致。

④痰迷:即痰迷心窍(痰蒙心包)。主要症状有意识模糊,喉有痰声,胸闷,甚者昏迷不醒,苔白腻,脉滑等。

【组成】生川乌 生附子各五钱(各15克) 生南星一两(30克)木香二钱(6克)

【用法】上4味药研成粗末,每次服半两(l5克),加生姜15片水煎,温 服,不拘时候。

【功用】散风除痰,助阳祛寒。

【主治】卒中痰厥。症见突然昏愦,不省人事,痰涎壅盛,四肢厥逆,语言X謇涩等。

【分析】本方证因阳气衰微,风邪入中,寒痰上壅,胸中清阳之气为浊阴蔽塞不通所致。故中风、寒痰上壅为本方的主证。阳气衰微,气机阻滞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生南星辛苦温 ,善祛风化痰,为君药。生川乌大辛大热,散风逐寒,通经络,且又补阳;生附子辛热燥烈。补阳温 脾,祛风散寒,通行经络,共为臣药。木香理气,使气顺则痰行;煎加生姜十五片,取其辛温 发散风寒,辛散化痰涎,且又可制约乌、附、南星之毒,均为佐药。诸药相配,成为散风逐痰,

助阳祛寒,通经络之峻剂。

按:《医方集解》所载“三生饮”中无生姜(煎时不加生姜),而是每次服三生饮一两(30克) 要加人参一两(30克)同煎,此即“加参对半扶元气”之意。人参大补元气,扶正以祛邪。若病人平素元气虚弱而突然中风痰迷的,煎服本方,能获得较好效果。

【附方】星香散(《医方集解》)胆星八钱(24克)木香二钱(6克)

用法:共研末服。

功用:化痰调气。

主治:中风痰盛,体肥不渴者。

按:天南星为燥痰之品,其燥烈有毒。胆星为南星用牛胆汁浸制而成,其燥烈之性大为减弱,善息风化痰热,且牛胆汁可益肝胆(肝胆属风木)。原书云:“中风体虚有痰者,宜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调下此散”。方中也可加全蝎以息肝风。因本方证中风痰盛,体肥不渴,宜燥湿化痰息风为宜。

精选推荐

  • 汤头歌诀:1.小续命汤__十祛风之剂
    汤头歌诀:1.小续命汤__十祛风之剂

    1.小续命①汤(孙思邈)风痉②通剂。,(《备急千金要方》)【歌诀】小续命汤桂附芎 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己兼甘草 六经③风中此方通 【词解】①续命:患者正气虚弱,被外风侵袭,突然不知人事,半身不遂,语言困难等症出现,病证危

  • 汤头歌诀:4.血府逐痪汤__九、理血之剂
    汤头歌诀:4.血府逐痪汤__九、理血之剂

    4.血府①逐痪汤(王清任) 胸中瘀血。(《医林改错》)【歌诀】血府逐瘀归地桃 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 赤芍甘桔梗 血化下行不作劳【词解】①血府:王清任认为膈以上胸腔为血府。【组成】生地黄三钱(9克) 当归三钱(9克) 桃仁四钱(

  • 汤头歌诀:3.癫狗咬毒汤__九、理血之剂
    汤头歌诀:3.癫狗咬毒汤__九、理血之剂

    3.癫狗①咬毒汤泻疯狗毒。(《象山县验方》)【歌诀】癫狗咬毒无妙方 毒传迅速有难当桃仁地鳖大黄共 蜜酒浓煎连滓尝【词解】①癫狗:即疯狗。【组成】桃仁去皮尖七个(6克)地鳖虫七个(6克)活去足,酒醉死 大黄三钱(9克)【用法

  • 汤头歌诀:l.黄土汤__九、理血之剂
    汤头歌诀:l.黄土汤__九、理血之剂

    增辑l.黄土汤(张仲景)便后血。(《金匮要略》)【歌诀】黄土汤将远血①医 胶芩地术附甘随更知赤豆当归散近血②服之效亦奇【词解】①远血:即是先下便后下血,血色暗黑,因其是远离直肠、肛门部位的出血,故名。 ②近血:即是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