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汤头歌诀:6.二妙丸__十三、利湿之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6.二妙丸__十三、利湿之剂

6.二妙丸(朱丹溪)湿热骨酸。

(《丹溪心法》)

【歌诀】

二妙丸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

痿痹①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词解】①痿痹:即指痿证、痹证。痿证,又称“痿躄(bì辟)”,是肢体萎弱废用的一类病证。临床 表现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尤以下肢痿软,足不能行较多见。痹,痹阻不通之意。此痹证是指湿热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而引起足膝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病证。

【组成】黄柏苍术各等分(各15g)(原书未著分量)。

【用法】上2味药同炒,共研细末,姜汁泛丸,每次服三钱(6一9g)。亦可作散剂,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视病情酌定。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气盛或湿热下注。症见全身骨酸,股膝无力,足踝痿弱(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

【分析】湿热内盛及湿热下注为本方主证。故方中以黄柏为君,取其寒以清热,苦以燥湿,善祛下焦湿热。苍术苦温 ,善能燥湿健脾,为臣药。二药相伍,合成清热燥湿之功,使湿去热清,诸证自除。

【附方】三妙丸(《医学正传》)黄柏四两(120g)苍术六两(l80g) 川牛膝二两(60g)。

用法:三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五、七十丸(6一9g).空腹服,姜、盐汤送下。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痿、痹等证。症见下肢痿软无力,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按:三妙丸即二妙丸加牛膝而成。牛膝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且又能引药下行,故专治下焦湿热的痿、痹等证,见两脚麻木,疼痛、痿软无力等。但由于湿热之邪不易速除,所以可以久服多服,使湿热全部除去,病才可愈。

精选推荐

  • 汤头歌诀:6.二妙丸__十三、利湿之剂
    汤头歌诀:6.二妙丸__十三、利湿之剂

    6.二妙丸(朱丹溪)湿热骨酸。(《丹溪心法》) 【歌诀】二妙丸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痿痹①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词解】①痿痹:即指痿证、痹证。痿证,又称“痿躄(bì辟)”,是肢体萎弱废用的一类病

  • 汤头歌诀:5.中满分消汤__十三、利湿之剂
    汤头歌诀:5.中满分消汤__十三、利湿之

    5.中满分消汤(丸) (李东垣) 中满寒胀。(《兰室秘藏》)【歌诀】中满分消汤朴乌归萸麻夏荜升胡 香姜草果参芪泽连拍苓青益智需丸用芩连砂朴买夏陈知泽草姜俱二苓参术姜黄合丸热汤寒治各殊【组成】川乌 当归 麻黄 荜澄茄

  • 汤头歌诀:1.五淋散__十三、利湿之剂
    汤头歌诀:1.五淋散__十三、利湿之剂

    增辑1.五淋散 五淋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五淋散用草栀仁归芍茯苓亦共珍气化原由阴以育调行水道妙通神【词解】①五淋:指五种淋证。即膏淋、气淋、血淋、石淋、劳淋。【组成】生甘草 当归各五两(各150g)

  • 汤头歌诀:13.当归拈痛汤__十三、利湿之剂
    汤头歌诀:13.当归拈痛汤__十三、利湿

    13.当归拈①痛汤 (李东垣)脚气②疮疡。(《兰室秘藏》) 【歌诀】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朋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词解】①拈:拈(nian).即用手指搓捏东西。此指服用本方后疼痛顿时去掉,如同用手指搓捏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