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汤头歌诀:13.消燥汤__十四、润燥之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13.消燥汤__十四、润燥之剂

13.消燥汤(李东垣) 燥金受湿热之邪。

(《脾胃论》)

【歌诀】

清燥二术与黄芪参苓连柏草陈皮

猪泽升柴五味曲麦冬归地痿①方推

【词解】①痿: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症,尤其以下肢痿软瘫痪,足不能行为多见,故亦称“痿躄”。

【组成】苍术—钱(3g) 白术五分(1.5g)(4.5g)人参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各1g) 黄连 黄柏柴胡 各一分(各0.3g)炙甘草 猪苓 神曲麦冬当归身

生地黄各二分(各0.6g)陈皮泽泻各五分(各ì.5g)五味子九粒(lg)

【用法】上1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五钱(l5g),水煎服。

【功用】清肺润燥,健脾祛湿。

【主治】肺金受湿热之邪。症见痿璧喘促,胸满少食,色白毛败,头眩体重,口渴便秘等。

【分析】湿热之邪伤肺,则肺金被灼,致肺热叶焦,金不能生水,则肾阴亏虚(肾主骨,肝主筋),而产生痿躄诸证。故湿热熏蒸,肺伤而燥为本方的主证。胸满少食,头眩为本方次要症状。经曰:“治痿独取阳明”,方中麦冬甘寒,滋养肺胃之阴,兼清肺热;黄芪补脾气益肺气,以补土生金,金能生水,共为君药。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五味子益气生津保肺,又能下滋肾水;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人参大补元气,益脾肺,以资生化之源,共为臣药。苍术、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脾运;茯苓、猪苓、泽泻利湿清热,导湿热之邪从小便去;升麻、柴胡 以升清气,清阳升则湿浊降,兼可清热;陈皮理气健脾燥湿;神曲消食化滞,共为佐药。炙甘草补中调药为佐使药。诸药相配,使肺中湿热得清,肺燥得润,肺复清肃,以滋肾水,诸证可除。

按:本方主要是治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的痿证。其病机为湿热伤肺,肺肾之阴津受损。增辑

精选推荐

  • 汤头歌诀:1.沙参麦冬饮__十四、润燥之剂
    汤头歌诀:1.沙参麦冬饮__十四、润燥之

    1.沙参麦冬饮(吴鞠通)秋燥伤肺。(《温 病条辫》)【歌诀】沙参麦冬饮豆桑玉竹甘花共合方秋燥耗伤肺胃液苔光干咳此堪尝【组成】沙参三钱(9g) 生扁豆一钱五分(4.5g)冬桑叶—钱五分(4.5g) 玉竹二钱(6g) 生甘草一钱(3g)

  • 汤头歌诀:12.酥蜜膏酒__十四、润燥之剂
    汤头歌诀:12.酥蜜膏酒__十四、润燥之

    12.酥蜜膏酒(孙思邈)气乏声嘶②。(《千金要方》)【歌诀】酥蜜膏酒用饴糖二汁百部及生姜杏枣补脾兼润肺声嘶气惫酒喝尝【词解】①酥:指牛羊奶乳所熬之油,有润燥调营的作用。②声嘶:即声音哑。【组成】酥 白蜜 饴糖 百部

  • 汤头歌诀:11.地黄饮子__十四、润燥之剂
    汤头歌诀:11.地黄饮子__十四、润燥之

    11.地黄饮子 (王贶)消渴烦躁。(《易简方》)【歌诀】地黄饮子参芪草二地二冬枇斛参泽泻枳实疏二腑躁烦消渴血枯含【词解】①二腑:即指大肠和膀胱二腑。【组成】人参 黄芪 炙甘草 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 枇杷叶 石斛 泽泻

  • 汤头歌诀:10.猪肾荠X苊汤__十四、润燥之剂
    汤头歌诀:10.猪肾荠X苊汤__十四、润燥

    10.猪肾荠X苊汤 (孙思邈) 解毒治肾消。(《备急千金要方》) 【歌诀】猪肾荠苊参茯神知芩葛草石膏因磁石天花同黑豆强中②消渴此方珍【词解】①荠苊:即甜桔梗,又名杏叶沙参。 ②强中:指阴茎挺举,不交 精自流出。此多因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