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肘后备急方:治心腹寒冷食饮积聚结癖方第二十七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治心腹寒冷食饮积聚结癖方第二十七

治心腹寒冷食饮积聚结癖方第二十七

治腹中冷癖,水穀瘾结,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

取大蟾蜍一枚,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消大人一升,中人七合,瘦弱人五合,以水六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一服后未得下,更一升,得下,则九日十日一作。

又方,茱萸八两,消石一升,生薑一斤,以酒五升,合煮,取四升,先服一服一升,不痛者止,勿再服之,下病后,好将养之。

又方,大黄八两,葶苈四两,并熬,芒消四两,熬令汁尽,熟捣,蜜和丸,丸如梧子大,食后服三丸,稍增五丸。

又方,狼毒三两,附子一两,旋覆花三两,捣蜜丸服,如梧子大,食前三丸,日三服。

又方,巴豆三十枚,去心,杏人二十枚,并熬,桔梗六分,藜芦四分,皂荚三分,并炙之,捣,蜜和丸如胡 豆大,未食服一丸,日二。欲下病者,服二丸,长将息,百日都好,差。

又方,贝母二两,桔梗二两,矾石一两,巴豆一两,去心皮生用,捣千杵,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二丸,病后少少减服。

又方,伏苓一两,茱萸三两,捣,蜜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又,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方。

大黄、伏苓、芒消各三两,巴豆一分,捣,蜜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不痛止。

又方,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丸如#8麻子,服二丸,下痛止。

又方,巴豆一枚,去心皮熬之,椒目十四枚,豉十六粒,合捣为丸,服二丸,当吐利。吐利不尽,更服二丸。

服四神丸下之,亦佳。中候黑丸,治诸癖结痰疮第一良。

桔梗四分,桂四分,巴豆八分,去心皮,杏人五分,去皮,芫花十二分,并熬令紫色,先捣三味药成末,又捣巴豆、杏人如膏,合和又捣二千杵,丸如胡 豆大,服一丸,取利,至二三丸。儿生十日欲痫,皆与一二丸如粟粒大,诸腹内不便,体中觉患,便服,得一两行利则好也。

硫黄丸,至热,治人之大冷,夏月温 饮食,不解衣者。

硫黄、矾石、乾薑、茱萸、桂、乌头、附子、椒、人参、细辛、皂荚、当归,十二种分等,随人多少,捣,蜜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三服。若冷痢者,加赤石脂、龙骨,即便愈也。

露宿丸,治大寒冷积聚方。

矾石、乾薑、桂、桔梗、附子炮、皂荚各三两,捣筛,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丸,加至一十五丸。

附方

《外台秘要》:疗癖方。大黄十两,杵,筛,醋三升,和匀,白蜜两匙,煎堪丸,如梧桐子大,一服三十丸,生薑汤吞下,以利为度,小者减之。

《圣惠方》:治伏梁气在心下,结聚不散。

用桃奴二两,为末,空心温 酒调二钱匕。

《简要济众》:治久积冷不下食,呕吐不止,冷在胃中。

半夏五两,洗过,为末,每服二钱,白麵一两,以水和搜,切作棋子,水煮麵熟为度,用生薑、醋调和服之。

精选推荐

  • 肘后备急方:治卒心腹症坚方第二十六
    肘后备急方:治卒心腹症坚方第二十六

    治卒心腹症坚方第二十六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方:牛膝二斤,以酒一斗渍,以密#3封于热灰火中,温 令味出,服五合至一升,量力服之。又方,用蒴藋根亦如此,尤良。姚云:牛膝酒,神验也。又方,多取当陆根捣蒸

  • 肘后备急方:治卒大腹水病方第二十五
    肘后备急方:治卒大腹水病方第二十五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之四治卒大腹水病方第二十五水病之初,先目上肿起如老蠢,色侠头脉动,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腹内转侧有节声,此其候也。不即治,须臾体稍肿,肚尽胀。按之随手起,则病已成,犹可为治,此皆从虚损大病,或下痢后,妇人产

  • 肘后备急方:治中风诸急方第十九
    肘后备急方:治中风诸急方第十九

    治中风诸急方第十九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灸两足大指下横文中,随年壮,又别有续命汤。若毒急不得行者,内筋急者。灸内踝,外筋急者,灸外踝上,二十壮。若有肿痺,虚者取白敛二分,附子一分,捣,服半刀圭,每日可三服。若眼上睛垂者,灸目

  • 肘后备急方:治卒得惊邪恍惚方第十八
    肘后备急方:治卒得惊邪恍惚方第十八

    治卒得惊邪恍惚方第十八治人心下虚悸方,麻黄、半夏等分,捣,蜜丸,服如大豆三丸#5,日二#6,稍增之。半夏汤洗去滑,乾。治惊忧怖迫遥#7,或惊恐失财,或激愤惆怅,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者。龙骨、远志、伏#8神、防风、牡蛎各二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