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参叶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参叶

辽参之叶也,率多参客带来,以其气味清香而微甘,善于生津,又不耗气,故贩参者干之,带以饷遗,代茶叶入汤用,不计入药用也。人亦无用之者,近因辽参日贵,医辄以之代参,凡症需参而无力用者,辄市叶以代。故今大行于时,苏州参行市参叶且价至三五换不等,以色不黄瘁,绿翠如生,手 之有清甜香气者真。

气清香,味苦微甘。其性补中带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四肢头目,浸汁沐发 按∶人参三桠五叶,乃禀三才五行之精气,寄形于草质,为百草之王。其根干之色黄,得坤 土正色;其子秋时红如血,是土之余生火也,故能峻补元气,返人魂魄,其功尤能健脾。盖脾主中宫,为万物之母,人无土不生,参得土德之精以生人,非若 术之腻滞,世所以重之。然百草本性,大率补者多在根,叶则枝节之余气,不可以言补也。参叶虽禀参之余气,究其力止能行皮毛四肢,性带表散,与参力远甚。惟可施于生津润燥益肺和肝之用。今一概用作培补元气,起废救危,何不察之甚耶!清肺、生津、止渴。(药性考)

精选推荐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参条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参条

    从新云∶辽参之横生芦头上者,其力甚薄,止可用以调理常病,生津止渴。其性横行手臂,凡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 千金方云∶凡煮参汤,须用流水煎之佳;若用止水则不验。

  •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 石部-金精石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 石部-金精石

    福建续志∶出永春州双髻山等处,其石似铁磺而松,色如黄金。 本草纲目金星石集解后,引刘河间宣明方点眼药中用金精石,时珍疑以为即金星石,盖未见续志也。去翳明目,入眼科用。

  •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 石部-石髓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 石部-石髓

    福建续志∶石髓出泉州安溪长潭石罅间,接骨如神,疗内伤折骨,酒研三分服,能接断骨。不可多服,多则骨大。

  •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 石部-龙窝石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 石部-龙窝石

    名胜志∶出庐山溪中,及有龙居之所,此石夜觉凉冷者真。王伯浓云∶深山有龙蛰处皆有之 ,土人俟龙升去,乃迹而获之。有五色,以透明者 用,生用有毒,敲碎投醋中,片片能动而相合者良。性大寒,磨面能灭瘢痕,解热疮毒, 粉扑暑痱,立消。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