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南沙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南沙参

药性考∶南沙参形粗似党参而硬,味苦性凉,清胃泻火解毒,止嗽宁肺。 从新云∶南沙参 色稍黄,形稍瘦小而短,近有一种味带辣者,不可用。 张璐本经逢原云∶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

功同北沙参,而力稍逊。

按∶参类不一,有窃参名者,如苦参沙参是也。有窃参形者,如荠 三七是也。凡参皆随地 运为升降,故各地皆产参,而性亦各异,功用总不及辽参。今择可入药为纲目未及载者,悉附识于此。以广知焉。 张观斋云∶珠儿参者,其形独蒜似之,去皮煮熟,色如红熟人参,因圆大而如珠,故名。其味苦而微带辛,不知何根子所造。价每斤五钱,治牙痛有验。大略苦者性寒,而辛者必散,是火郁发散之意,未必全在补功也。至于红党参,即红萝卜草所造。白党参未考。此皆苏地好奇者所制,好奇之医,因而用之。走方者所以惑乡人。称太子参者,乃参中之全枝而小者,是参客巧取之名也。洋参清气同参,味苦必寒,疑产陰山,补功虽不及人参,较之珠儿红白党等远矣。土人参俗名观音山货,形与人参无二,亦有糙熟之分,出处不一,中有白丝心而味淡,亲见台温处州及新昌嵊县人有货此参者,价每两两许,未考其性,亦未用过,如南沙参误用者甚多。南沙参产于浙地者,鲜时如萝卜,土人去皮煮熟,如熟山药。晒干如天花粉,而无粉性,本名粉沙参。功专散毒消肿排脓,非南沙参也。其南沙参形如桔梗,而中空松,味淡微甘。桔梗带辛,而南沙参不辛,产于毫门者最佳,俗名雄桔梗。药肆中即于桔梗包中捡出,水润打扁切片,确类银柴胡片。此则入肺而理嗽,功如北沙参而兼理气,盖中空之义也。台州亦出桔梗,而条干带硬,亦有雄桔梗,如南沙参。但色不如毫产者白,盖参类本不一,近日价日昂贵,而各种伪品杂出,人亦日搜奇。于穷岩荒壑中觅相似草根以代混,倘误用之,为祸非浅。王绎堂云∶时下盛行一种福建长乐参,广西南陔参,二物颇似,俨与台参油熟无别,味亦苦中带甜,蒸汤亦极浓浓,然皆性热,不似人参之平和滋益也。即台参中,近日人颇有入白糖及卤水制透,取其重也。凡参八分,可制重二分作一钱以图利,店中有此参者,每日必蒸焙,否则潮润难售,故市参者须加意焉。

精选推荐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防风党参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防风党参

    从新云∶古本草云参须上党者佳,今真党参久已难得,肆中所市党参,种类甚多,皆不堪用 。惟防党性味和平足贵,根有狮子盘头者真,硬纹者伪也。白党即将此参煮晒已成,原汁已出,不堪用。 翁有良辨误云∶党参功用,可代人参,皮色黄而横纹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上党参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上党参

    x防党附 x 本经逢原云∶产山西太行山者,名上党人参。虽无甘温峻补之功,却有甘平清肺之力。不似 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 百草镜云∶党参,一名黄参,黄润者良,出山西潞安太原等处。有白色者,总以净软壮实味甜者佳。嫩而小枝者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太子参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太子参

    从新云∶虽甚细小,却紧而坚实,力不下大参。百草镜云∶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乃苏州参行从参包中检出短小者,名此以售客 味甘苦,功同辽参。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珠参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草部上-珠参

    金沙江志∶产东川者,味似参,较苦。 本草从新云∶出闽中,以大而明透者佳,须多去皮 ,滚水泡过,然后可用。因其苦劣之味皆在外边,近中心则苦减而稍甘。 书影丛说∶云南姚安府亦产人参,其形扁而圆,谓之珠儿参。 药性考∶珠儿参根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