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甘剑子
状如巴榄子,仁附肉,有白靥,不可食,能发人病,北人呼为海胡桃。
味甘气烈,治脾胃虚寒食少,泄痢不止,形体 羸,泄下虚脱,百方不效。用甘剑子七枚,三服即止,再服调理药。
状如巴榄子,仁附肉,有白靥,不可食,能发人病,北人呼为海胡桃。
味甘气烈,治脾胃虚寒食少,泄痢不止,形体 羸,泄下虚脱,百方不效。用甘剑子七枚,三服即止,再服调理药。
生闽越,其子生树皮中,体有脊形甚异,长四、五寸,味甘无毒。通百脉,强筋骨,和中益 气,润肌肤,好颜色。花镜∶此果长五寸,色青无核。临海异物志∶扬摇有七脊,子生树皮中,其体虽异,味则无奇,长四、五寸,色青黄,味甘。
产缅甸,见千金方。味苦平,性滑,主益心血,养肺金,止渴生津液,多食口爽,失滋味,安和五脏,久食轻身明目。治 断即愈
传信方∶治肠红,不论新久,三服全愈。用地榆炒黑一钱,白薇一钱五分,蒲黄炒黑一钱,桑白皮一钱五分,瓜子壳二两,煎汤代水。(不药良方∶单用瓜子壳一味煎服,治肠风下血。)吐血 不药良方∶瓜子壳一茶钟,煎汤一碗吃下,血即止。
x皮 x 纲目甘蔗条,濒湖特补蔗滓,言其治小儿白秃,烧烟入目令目暗,其他未能悉,今复广之。救生苦海∶收口长肉,背疽恶疮,用之屡效。收甘蔗滓晒燥, 存性,研极细,以小竹管如 疮口大者一个,以细夏布扎紧于上,筛药填满疮孔内,膏药盖住,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