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蜜姑鱼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蜜姑鱼

宦游笔记∶自光溪入四明二十余里,有蜜岩,峭壁千寻,下临深溪, 洞无底,岩颠旧有蜂 窠,聚蜂数百万,其蜜滴下,溪鱼食之,故鱼味甘绝,曰蜜姑鱼。其钓法倍多曲折,鱼性极喜苔,须缒悬崖下,有水衣演漾深碧而细者,剜以为饵;鱼性暴,遇钓则跳岩,卒不可制。

而蜜岩下溪水清甚,用粗绠,则恐鱼之瞥见而惊游也;用细丝,则又恐不足以胜鱼跳岩之力。钓者乃取丝长十余丈,盘于杆上,遥望见深波中鱼诩诩鼓鬣而至,则取丝徐徐放之,如小儿之送纸鸢者,使得纵其所往。鱼入钩,果一跃数尺,翻波跋浪,横激溪面,其鳞光闪烁,如千片碎金,杂珠颗中随风散洒,观者莫不目眩心动,已而徐徐力倦,乃可取之。

性温味甘,食之生胃津,益肺气,补血脉,增髓去热,除虚羸,壮筋骨,止嗽定喘,功同燕 窝,蛤蚧也。

按∶此鱼最洁,惟食苔蜜,苔寒而蜜温,得水火既济之力,大能补土生金。燕窝性清肃而下 行,蛤蚧性和中而温脏,此则故能兼之,真劳嗽虚羸之食品上药也。柳崖外编载张方海浙人,少年读书四明尝断炊者数月。山 谷多竹,峭壁有蜜,蜜入江化为鱼,名蜜 。张逐掘笋钓而食,自言笋味淡以清,蜜 浓而美,有天台胡麻所不如者。嗣后遂轻身耐寒暑,不复思烟火味。据此,则其功用信不诬也。

精选推荐

  •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蜣螂鱼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蜣螂鱼

    三才藻异∶产抚仙湖,状如龟壳,青大如盘,无尾,入足,腹白。食之辟瘴毒。

  •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四足鱼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四足鱼

    物理小识∶游子六曰∶闽高山源有黑鱼,如指大,其鳞即皮,四足,可调粥入药。治小儿疳。

  •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西楞鱼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西楞鱼

    坤舆图说∶大东洋海产鱼名西楞,上半身如男女形,下半身则鱼尾,其骨入药用,女鱼更效 止血,治一切内伤瘀损等症。

  •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断草乌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 鳞部-断草乌

    粤志∶断草乌出广中,蛇也,大仅指许,长五六寸,头如龙形而小,身纯乌,其行也,百草 沾之立断,人见断草,辄迹得之;故蛇每离地丈许,使身如矢直以入穴,使不沾草,人莫得而迹之。此亦乌蛇中一种,纲目乌稍蛇不载龙头者一种,故录其遗。治大麻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