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论语解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论语解读

论语解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文】

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读解】

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说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也就是说法所说的“学勤好问”。

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

回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在上为官者,试试看:向你的学生讨教,向你的属下村教,不要碍口饰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请教的话题用查问的口气来说。

那才叫难。

所以,尽管“不耻下问”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要真正实行起来,还真有一点考人呢。

精选推荐

  • 论语解读:无欲则刚
    论语解读:无欲则刚

    无欲则刚【原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日:“申枨①。”子曰:“枨也欲②,焉得刚?【注释】①申枨(cheng):孔子的学生。②欲;贪欲。【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贪欲,怎么

  • 论语解读:朽木不可雕也
    论语解读:朽木不可雕也

    朽木不可雕也【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注释】①杇(Wu):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

  • 论语解读:人贵有自知之明
    论语解读: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原文】子使漆雕开①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子说。【注释】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②吾斯之未能信: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之”是用来倒装的同。信,信心。斯,代词,指孔子让他出仕这

  • 论语解读:处世的艺术
    论语解读:处世的艺术

    处世的艺术【原文】子谓南容①,“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②妻之。【注释】①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字子容。②兄之子:孔子的哥哥叫孟皮(《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先于孔子去世,所以孔子替他女儿主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