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老子集注:第五章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9]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10]

【注释】

[9] 这里,老子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著名的统治原则,即“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遭到几乎所有的小资产阶级学者的强烈抗议。但是如果考察了中国所谓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人民的命运其实也就是如此。

这句话的要点在于,“道”的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会因为“百姓”的利益而改变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与之相比,儒家的“仁治”就显得更加虚伪;同样,老子也显得更加无耻。[10]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自存之道。

【译文】

天地听任万物自生自成而无所谓对万物的仁爱,它把万物看作祭祀用过的刍狗而不顾惜。圣人听任百姓自保自养而无所谓仁爱,他把百姓看作祭祀用过的刍狗而不怜惜。天地之间岂不像一个风箱吗?空虚而不会穷竭,越鼓动就越发出风来。议论太多就会迅速困窘,不如保持虚静。

精选推荐

  • 老子集注:第四章
    老子集注: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8]【注释】[8] 让我们先放过“象帝”,即最后一句;这里老子以形象的方法向我们描述了“道”是什么样子。分为

  • 老子集注:第二章
    老子集注: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6]【注

  • 尸子:仁意
    尸子:仁意

    原文:  治水潦者,禹也;播五种者,后稷也;听狱折衷者,皋陶也。舜无为也,而天下以为父母。爱天下莫甚焉。天下之善者,惟仁也。夫丧其子者,苟可以得之,无择人 也。仁者之於善也亦然。是故尧举舜於畎亩,汤举伊尹於雍人。内举不避亲,外

  • 尸子:四仪
    尸子:四仪

    原文:  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守四仪,以终其身,名功之从之也,犹形之有影,声之有响也。是故志不忘 仁,则中能宽裕。智不忘义,则行有文理。力不忘忠,则动无废功。口不忘信,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