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千古之谜:太史慈死于何地?葬于何地?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千古之谜

千古之谜:太史慈死于何地?葬于何地?

三国东吴大将太史慈(165—205年),是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三国志。吴志》称赞他“长七尺七寸,美须髯,援臂善射,弦不虚发”。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更是笔下生花,绘形绘声地描述他奉母命为孔融解围的忠义和牛渚山酣战小霸王的勇猛,尤其是他临终前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这一壮言,更是感人至深。人们敬仰这位英雄,而希望一睹他的遗迹,但他是否如《三国演义》所说的那样壮烈而死?死于何地?葬于何地?至今并无确切的说法。

关于太史慈之死,早见于西晋陈寿撰《三国志。吴志》,言“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以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这里只对太史慈的岁数及卒年有明确的记载,为后世史籍征引而无异说。陈寿记事不采传闻杂说,比较真实,但语焉不详,对太史慈死因、死地及葬地均未言及,致使后世说法歧出。一说受箭伤死于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亦葬于润州。此说及太史慈墓葬,在宋、元的镇江地方志中未见记载,而据《北固山志》的记载,同治九年(1870年)赵应珪等立太史慈碑于北固山下,居中是“东莱太史子义讳慈之墓”10个字。左右各刻序、铭,其序称:“子义山左黄县人,曾奉母命为孔文举解围,旋践孙伯符约,招刘正礼散众。后请兵仲谋,报宋谦之仇,至合肥中张辽计,受箭伤回,及北固病笃曰:”大丈夫当立不世功,未遂,奈何死!‘因葬焉,爱为铭,以志之。“其铭曰:”弓马豪杰,壮志未伸,酬恩为母,报德致身,千秋忠孝,共仰遗坟。“此墓光绪十七年(1891年)

又修过。“文革”中被挖,其墓圹尚存,现已经修复,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演义》称太史慈受箭伤后,“孙权下令收兵下船,回南徐润州”。死后,孙权命“厚葬于南徐北固山下”。故此说当由《三国演义》而来。一说死于海昬(今江西省永修县)。海昬为建昌郡的治所,太史慈筑城于此。此说见于清初郑元庆所撰《石柱记笺释》:“繇亡于豫章,士众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还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卒。”郑元庆注称此说引自《吴志》。《浙江通志》也称《吴志本传》作此说。但《吴志》仅有“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等语。《石柱记笺释》和《浙江通志》所言太史慈“治海昬卒”,未知何据?

太史慈的葬地,除润州说之外,尚有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和新吴(今江西省奉新县)说。

葬于乌程说,见于《石柱记》,石柱在湖州,柱上刻有湖州山川、陵墓、古迹,宋时字迹已漫漶,仅可识读,欧陽修在《集古录》中称:“考其所记,不可详也,唯是笔画奇伟,非颜鲁公不能书耳。”于是这座不见撰书者姓氏的石柱刻文,遂被称为颜真卿所撰。就在这座石柱的刻文中,于乌程县项下刻有“吴丹陽太守芜湖侯太史慈墓”的字样。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郑元庆作《石柱记笺释》,在太史慈墓条目下收录《吴志》、《容斋随笔》、《江西通志》的不同说法,表明了对此说的否定态度。乾隆元年(1736年)刊刻的《敕修浙江通志》中引《崇祯乌程县志》称:“吴芜湖侯太史慈墓,在法华寺东之石坞,一名石斗山。”而未言墓之存废,其按语称:“谨按颜真卿《石柱记》载有吴丹陽太守芜湖侯太史慈墓,然考《容斋随笔》云:”太史慈葬于新吴……‘则墓不在乌程明矣,但真卿唐人,所记不应无据,依县志存之以俟考。“也是模棱两可,未作定论。葬于新吴说,最早见于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太史慈葬于新吴,今洪府奉新县也,邑人立庙敬事,乾道中,封灵惠候……。”

《石柱记笺释》引康熙廿二年(1683年)于成龙修《江西通志》称:“太史慈墓在奉新县南乡十都,地名感古。”而光绪四年(1878年)开刻、刘坤一主修的《江西通志》又有所补充,言“建昌都尉太史慈墓在奉新县南乡,地名感古。其县西盘山有太史城,皆其用武之地也,年四十一卒,葬于此”。

说明太史慈墓从南宋以迄于清末都是存在的。至于它现在存废与否,尚不得而知。如果尚存在或打算修复的话,那末太史慈的真墓何在?这倒是需要文物工作者认真探索的。

(殷光中)

精选推荐

  • 千古之谜:古籍中的昆仑山在何地?
    千古之谜:古籍中的昆仑山在何地?

    古籍中的昆仑山就是现在的昆仑山脉吗?昆仑山只有一处还是有几处?昆仑山究竟在何地?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奥林匹斯山是众神居住的地方。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所在,那就是昆仑山。据《山海经》、《淮南子》等记

  • 千古之谜:孙武的故乡在哪里?
    千古之谜:孙武的故乡在哪里?

    孙武,世称“兵圣”或“武圣”,因为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规律,阐述了战略战术的许多道理,为世界各国的军事家所赞赏和运用,虞定了中国和世界军事科学的基础。孙武原是春秋晚年齐国人,因厌恶齐国内部

  • 千古之谜:春秋时的“朱方”今为何地?
    千古之谜:春秋时的“朱方”今为何地?

    朱方是春秋后期江淮流域的重要城邑。公元前545年,齐国的庆封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奔吴,吴王“予之朱方”(《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把朱方这块地方作为庆封的采邑。过了7年,到公元前538年,楚率诸侯联军伐吴,“使屈申围朱方。八

  • 千古之谜:碎叶何时设镇?
    千古之谜:碎叶何时设镇?

    碎叶城,或称素叶城、素叶水城,以城临碎叶水(今楚河)而得名。故址在中亚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西南。地当东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南北二道干线交汇处,不仅为中西商人汇集之地,也是东西方使者往来必经之路。自然条件优越,水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