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历史典籍

南史白话文:戴顒传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南史白话文

南史白话文:戴顒传

戴顒字仲若,谯郡铚县人。父亲戴逵,哥哥戴勃,都隐居而享有高名。戴顒十六岁时丧父,哀伤过度差点儿丢了命,因此便长期衰弱多病。因为父亲从不作官,于是他也走了隐居的道路。父亲善于弹琴书法,戴顒也都继承了父亲的专长,不管什么曲调,都能弹奏。会稽剡县名山很多,所以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剡县。戴顒和哥哥戴勃都跟着父亲学琴,父亲去世后,所传授的曲子他们不忍再弹奏,就各人再创作新曲,戴勃创作了五部,戴顒创作了十五部,又创作长曲一部,一并流传于世。中书令王绥曾带着客人到他家去,戴勃等人正在喝豆粥,王绥说:“听说你们善于弹琴,我们想听一听。”他们不理睬,王绥含恨而去。

桐庐县也有很多名山,兄弟二人又一同去游赏。于是就住在那里。戴勃得了病,怕没钱买药吃,戴顒对戴勃说:“我跟随兄长悠闲度日,并非甘心于默默无闻,如今兄长病重,我应当出去干个一官半职以挣钱糊口治病。”于是就去求取海虞县令的官职,事情快办成时戴勃病死,便又作罢。桐庐地方偏僻荒远,难以养病,就从那里迁到吴郡。吴郡一些社会上层人士合伙给他盖了房子,并堆石山,引水溪,植树开涧,不久就茂密一片,好像自然山水。于是戴顒就在此处讲解庄子学说,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吴地的文武官员和郡内上层人物,邀请他一起游览山川,他能去就去,不摆架子,因此得舆论好评。

宋国初建时和元嘉年间都曾征召他作官,他都没有出任。衡陽王刘义季镇守京口,长史张邵和戴顒通婚姻,就把戴顒接到黄鹄山来住。山北有竹林和学舍,林木溪流景色优美,戴顒就在此间歇息。义季屡次和他一起游玩,戴顒穿着乡下人的衣服,不改平时的气度。他为义季奏琴,并奏新曲调,其中“游弦”、“广陵”、“止息”三首曲子,都和世间流传的不一样。宋文帝几次想见他,曾对黄门侍郎张敷说:“我东巡的时候,要在山下宴请戴公。”因为戴顒爱好音乐,就赐给他一班音调纯正的歌伎。戴顒把“何尝”、“白鹄”两支曲子合成一支,有清新旷远之称。

佛像从汉代开始才有,形态不够完善,戴逵善于塑像,戴顒也跟着干。宋太子在瓦官寺铸了一尊丈六铜像,铸成后,觉得脸太瘦,工匠们无法改正,就把戴顒找来察看。戴顒说:“不是脸瘦,是胳膊和肩胛太肥了。”等把胳膊肩胛削减以后,脸瘦的毛病也就消除了,众人无不叹服。元嘉十八年(441)去世,没有儿子。景陽山修成后,戴顒已经亡故。文帝叹息道:“可惜不能让戴顒去看看了。”

精选推荐

  • 南史白话文:陶潜传
    南史白话文:陶潜传

    陶潜字渊明,也有的说字深明,名元亮,寻陽柴桑人,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年少时就有高雅的志趣,他房舍边有五棵柳树,于是就写了《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不清楚他的姓名。安闲恬静不爱说话,不羡慕名誉利禄。好读书,而

  • 南史白话文:吴均传
    南史白话文:吴均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家世寒贱,吴均好学有才气,沈约曾见到吴均的文章,很是赞赏。梁天监初年,柳恽作吴兴太守,召吴均任主簿,每天带他一块儿赋诗。吴均文体清新超拔,有古人气韵,一些好事的人就模仿他,称之为“吴均体”。吴均曾

  • 南史白话文:钟嵘传
    南史白话文:钟嵘传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是晋朝侍中钟雅的七世孙。父亲钟蹈,为齐朝中军参军。钟嵘和哥哥钟山元、弟弟钟屿都很好学,思维有条理。钟嵘在齐永明年间为国子生,通晓《周易》。卫将军王俭作国子寺祭酒,对他很赏识,常与他交往。建武

  • 南史白话文:王智深传
    南史白话文:王智深传

    王智深字云才,琅笽临沂人。小时候跟陈郡谢超宗学写文章。爱饮酒,笨拙迟顿缺少风度。在齐朝官作豫章王大司马参军,兼记室。齐武帝让太子家令沈约撰《宋书》,沈约想立袁粲传,请示武帝。武帝说:“袁粲本是宋家忠臣。”沈约又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