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汤头歌诀:10.川芎茶调散__十祛风之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10.川芎茶调散__十祛风之剂

10.川芎茶调①散 头目风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方内若加僵蚕菊菊花茶调用亦臧②

【词解】①川芎茶调:本方君药有川芎,服时用清茶调下,故名川芎茶调散。

②臧:臧(zang),音脏。即善、好。

【组成】川芎 荆芥各四两(各12克) 防风一两半(4.5克) 细辛一两(30克) 白芷 炙甘草 羌活各二两(各60克) 薄荷八两(240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6克), 饭后清茶调下。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寒发热,目眩头昏,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等。

【分析】外感风邪头痛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川芎辛温 ,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原阴经头痛(头顶痛或两侧头痛);荆芥轻扬升散,温 而不燥,善疏散风邪,既散风寒,又散风热,两药相合,疏散上部风邪而止头痛,共为君药。防风、白芷、羌活、细辛均能疏风止痛。其中白芷善治足阳明胃经头痛(前额部);羌活善治足太阳膀胱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细辛善治足少阴肾经头痛。薄荷用量较重,能清利头目,消散上部风热,俱为臣药。用时以清茶调下,是取茶叶的苦寒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诸风药的过于温 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为佐药。甘草调合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效。

按:本方药物以辛温 之品为多,故主要适用于风寒头痛,对于风热头痛亦可加减应用。

【附方】菊花茶调散(录自《医方集解》) 本方由川芎茶调散加菊花、僵蚕而成。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二钱(6克), 饭后清茶调下。

功用: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上犯。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痛,头晕目眩等。

按:本方在川芎茶调散的基础上加菊花、僵蚕以疏散风热,故对偏正头痛及眩晕偏于风热者较为合适。

精选推荐

  • 汤头歌诀:10.川芎茶调散__十祛风之剂
    汤头歌诀:10.川芎茶调散__十祛风之剂

    10.川芎茶调①散 头目风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方内若加僵蚕菊菊花茶调用亦臧②【词解】①川芎茶调:本方君药有川芎,服时用清茶调下,故名川芎茶

  • 汤头歌诀:8.独活寄生汤__十祛风之剂
    汤头歌诀:8.独活寄生汤__十祛风之剂

    8.独活寄生汤(孙思邈)风寒湿痹。(《备急千金要方》)【歌诀】独活寄生艽防辛 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 冷风顽痹屈能伸若去寄生加芪续 汤名三痹古方珍【组成】独活三两(9克)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川芎 当归 干地黄 芍药

  • 汤头歌诀:6.顺风匀气散__十祛风之剂
    汤头歌诀:6.顺风匀气散__十祛风之剂

    6.顺风匀气⑦散(方贤)喁僻②偏枯③。(《奇效良方》)【歌诀】顺风匀气术乌沉白芷天麻苏叶参木瓜甘草青皮合歪僻偏枯口舌喑④【词解】①顺风匀气:本方证乃因气虚,分布不匀,又外受风邪所致。而服此方后,使气匀运行正常,风邪

  • 汤头歌诀:5.独活汤__十祛风之剂
    汤头歌诀:5.独活汤__十祛风之剂

    5.独活汤 (朱丹溪) 瘼疯①昏愦②。(《医方集解》引青溪方)【歌诀】独活汤中羌独防 芎归辛桂参夏菖茯神远志白薇草 瘈疭昏愦力能匡③【词解】①瘼庶:瘦(chê),音掣。是筋急挛缩,屈而不伸。疭(zòng),音纵。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