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汤头歌诀:2.小活络丹__十祛风之剂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汤头歌诀

汤头歌诀:2.小活络丹__十祛风之剂

2.小活络①丹 中风不仁②。

(《圣济总录》)

【歌诀】

小活络丹用二乌 地龙乳没胆星俱

中风手足皆麻木 痰湿流连一服驱

大活络丹多味益 恶风③大症此方需

【词解】①活络:本方有祛风除湿,化痰活血通络之功,故名之。

②不仁:即指手足麻木无感觉。

③恶风:恶(è),音饿。凶狠。恶风,是指凶恶的风邪伤人,病情较重。

【组成】川乌炮草乌炮胆星各六两(各180克)乳香 没药各三两三钱(各100克)

【用法】上6味药共研极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3—5克),冷酒送下。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中风,手足麻木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痰湿死血,腿臂间忽有一、二点作痛。亦治风寒湿痹。症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等。

【分析】风邪注于肢节,及风寒湿邪留滞经络为本方的主证。邪气滞留,影响气血运行,津液凝聚为痰,血行不畅成瘀,故湿痰、瘀血、气滞为本方的兼证。方中川乌、草乌均为辛热之品,善于祛风散寒除湿,温 通经络而止痛,为君药。胆星能化顽痰;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痰通络,使气血通畅;共为佐药。地龙湿土所生,善于走窜,为入络之佳品,通经活络,并可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佐使药。用酒送服,可加速血行,以助药势。诸药合用,风寒湿邪与痰浊、瘀血均能祛除,经络疏通,诸证可愈。

按:本方药力较峻烈,以体实气壮者为宜,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

【附方】大活络丹(《兰台轨范》)由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 草乌 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板 炙麻黄 贯众 甘草炙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黄 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二两(各60克) 细辛 赤芍药 没药去油 丁香 乳香去油 僵蚕天南星姜汁制 青皮 骨碎补 白豆蔻仁 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芩蒸 茯苓 香附酒浸焙 玄参 白术各-两(各30克) 防风二两五钱(75克)葛根虎胫骨炙当归各一两五钱(各45克)血竭七钱(21克)地龙炙 犀角麝香松脂各五钱(各15克)牛黄 冰片各-钱五分(各4.5克)人参三两(90克) 50味药组成。

用法:共研细末,加蜜调和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蜡壳封固,每服一丸,陈酒送下。

功用:祛风扶正,活络止痛。

主治:中风瘫痪,痿痹,痰厥,阴疽,流注等证。

按:本方以小活络丹为基础又增加了很多味药,除祛风散寒通络药外,还配伍了补气、补血等扶正药,故适用于邪实正虚之证,属标本兼顾之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顽痰恶风,热毒瘀血,入于经络,非此方不能透达,凡治肢体大症,必备之药也。”歌中“恶风大症此方需”即是此意。

精选推荐

  • 汤头歌诀:12.人参荆芥散__十祛风之剂
    汤头歌诀:12.人参荆芥散__十祛风之剂

    12.人参荆芥散 (陈自明)妇人血风劳①。(《(妇人良方》) 【歌诀】人参荆芥散熟地防风柴枳芎归比酸枣鳖羚桂术甘血风劳作风虚②治【词解】①血风劳:即指妇人血脉空虚,感受风邪,而致寒热盗汗长期不愈,成劳病(即虚劳)。 ②风

  • 汤头歌诀:10.川芎茶调散__十祛风之剂
    汤头歌诀:10.川芎茶调散__十祛风之剂

    10.川芎茶调①散 头目风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方内若加僵蚕菊菊花茶调用亦臧②【词解】①川芎茶调:本方君药有川芎,服时用清茶调下,故名川芎茶

  • 汤头歌诀:8.独活寄生汤__十祛风之剂
    汤头歌诀:8.独活寄生汤__十祛风之剂

    8.独活寄生汤(孙思邈)风寒湿痹。(《备急千金要方》)【歌诀】独活寄生艽防辛 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 冷风顽痹屈能伸若去寄生加芪续 汤名三痹古方珍【组成】独活三两(9克)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川芎 当归 干地黄 芍药

  • 汤头歌诀:6.顺风匀气散__十祛风之剂
    汤头歌诀:6.顺风匀气散__十祛风之剂

    6.顺风匀气⑦散(方贤)喁僻②偏枯③。(《奇效良方》)【歌诀】顺风匀气术乌沉白芷天麻苏叶参木瓜甘草青皮合歪僻偏枯口舌喑④【词解】①顺风匀气:本方证乃因气虚,分布不匀,又外受风邪所致。而服此方后,使气匀运行正常,风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