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古代医书

古代医书书籍大全

最新列表

  • 本草纲目:谷部  大麦
    本草纲目:谷部  大麦
    【释名】牟麦。【气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治】1、食饱烦胀。用大麦面熬香,每服一匙,开水送下。2、蠼螋尿疮。用大麦嚼敷,一天三次。3、汤火伤。用大麦炒黑,研为末,搽伤处。4、小便不通。用陈大麦秸煎浓汁一次服。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谷部  雀麦
    本草纲目:谷部  雀麦
    【释名】燕麦、杜姥草、牛星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米)充饥滑肠,(苗)胞衣不下。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谷部  大麻
    本草纲目:谷部  大麻
    【释名】火麻、黄麻、汉麻。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气味】麻勃:辛、温、无毒。麻:辛、平、有毒。大麻叶:辛、有毒。【主治】麻勃(大麻的花):1、记忆力衰退。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谷部  小麦
    本草纲目:谷部  小麦
    【释名】来。【气味】小麦(小麦的果实):甘、微寒、无毒浮麦:甘、咸、寒、无毒。面粉:甘、温、有微毒。不能消热止烦【主治】小麦(小麦的果实):1、老人淋。用小麦一升、通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饮服。2、项瘿。用小麦一升,在醋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火部  神针火
    本草纲目:火部  神针火
    【释名】把桃树枝削成针状,如鸡蛋大,长五、六寸,放干待用。用时以棉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即刻吹。【主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阻疽等。凡在筋骨隐痛者,针刺后,火气直达患处,疗效显着。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谷部  胡麻
    本草纲目:谷部  胡麻
    【释名】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气味】甘、平、无毒。【主治】1、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2、手脚酸痛,微肿。用胡麻熬熟,研强烈,取五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火部  针火
    本草纲目:火部  针火
    【释名】名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主治】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然后把针不断沾油,不断持向灯火里去烧。要烧到通红才能用,用时须按穴道针刺。或针末烧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火部  灯火
    本草纲目:火部  灯火
    【释名】指用胡麻油或苏子油点燃的灯【主治】其他如鱼油、禽兽油、菜子油、棉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等所点燃的灯火,都对眼睛有害,不能用来治病。小儿的凉风、昏迷、搐搦(抽筋)、窜视(眼珠隐在上眼睑里)等症及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火部  炭火
    本草纲目:火部  炭火
    【释名】炭能生火,但治病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主治】木炭可治以下诸病:1、误吞金、银、铜、铁入腹。用炭烧红,趁热捶成细末,煎汤喝下。如无效,便刮取炭末三钱,井水调服,无效再吃,终能把误吞之物排出。2、咽头突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火部  艾火
    本草纲目:火部  艾火
    【主治】艾火可灸治许多病。先点好麻油灯,取艾茎一条,沾油烧燃,在疮肿上方徐徐照射,有效。如治风湿痛,则取艾叶加少许硫磺,用纸包成捻子,沾油点燃,在患处照射。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锻灶灰
    本草纲目:土部  锻灶灰
    【释名】指煅铁炉中的灰,含有铁的作用。【气味】辛、苦、微寒、无毒。【主治】1、症瘕结块。苏恭指出:治突然长起来的结块有效。2、产后陰脱。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充分和匀,布包好,在火上烘热,熨患处,推纳使上。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梁上尘
    本草纲目:土部  梁上尘
    【释名】指古屋里的倒挂尘,亦名乌龙尾、烟珠。同时,要烧领烟尽,筛取末入药。【气味】辛、苦、微寒、无毒。【主治】1、反胃。用梁上尘调黑驴尿服之。2、吐泻。用梁上尘,滚汤泡过,澄清后饮之。3、小便不通。用梁上尘二指撮,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釜脐墨
    本草纲目:土部  釜脐墨
    【释名】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锅底墨。【气味】辛、湿、无毒。【主治】1、突然心气痛。用釜脐墨二钱,热尿调服。2、中恶。用釜脐墨五钱、盐一钱,研匀,热水调服。3、上吐下泻。用釜脐墨半钱、灶额墨半钱、百沸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百草霜
    本草纲目:土部  百草霜
    【释名】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气味】辛、湿、无毒。【主治】1、流鼻血不止。用百草霜末吹入鼻孔,血立止。2、吐血。用百划霜末二钱,糯米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烟胶
    本草纲目:土部  烟胶
    【释名】胶是熏消牛皮的灶上黑土及烧瓦窑上的黑土。【主治】1、牛皮血癣。用烟胶三钱、寒水石三钱、白矾三钱、花椒一钱半,共研为末,腊猪油调搽。2、消渴引饮。用瓦窑突上的干烟胶半斤研末,加生姜四两,共捣碎,装入绢袋,放进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墨
    本草纲目:土部  墨
    【释名】亦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气味】辛、湿、无毒。【主治】1、吐血。用墨磨汁同菜菔汁或生地黄汁饮下。2、流鼻血。用浓墨汁滴入鼻中。3、大小便血。用好墨细线二钱,阿胶化汤调服。4、小便淋漓不通。用好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乌古瓦
    本草纲目:土部  乌古瓦
    【气味】甘、寒、无毒。【主治】1、中暑骤死。急取两块古瓦,烧热慰心头,冷了就换热瓦。2、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痛不可忍。在墙角人常便溺处,寻找碎瓦一片,洗净,火煅过,用醋浸渍五次,使瓦变黄色,刀刮细末,每服三钱,好酒送下。伤在上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古砖
    本草纲目:土部  古砖
    【主治】1、寒湿脚气。用烧红的砖放入陈臭的淘米水中渍过,趁热布包,两膝夹住,上盖棉被,三、五次可愈。2、臀部湿疮。每天坐新砖上,能去湿气。3、白痢久不愈,烧砖,布包,坐砖上,令热气入腹,有效。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土墼
    本草纲目:土部  土墼
    【释名】墼,音急。亦名煤赭。这是烧石灰窑中流结的土渣。质轻,色赭。【主治】1、治妇女鳖瘕(肿起如盘,不能躺卧,好象有鳖伏在身上一般),头上诸疮,红肿痰核等。用土研成细末,调菜油涂搽。肿渐消去,或破口流脓,病自痊愈。2、治头上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白瓷器
    本草纲目:土部  白瓷器
    【气味】平、无毒【主治】1、鼻血不止。用定州白瓷细末,吹少计入鼻,血立止。2、吐血不止。用上等白瓷研末二钱,皂荚子仁煎汤送下。三付即愈。3、小便淋痛。用真定白瓷,煅过,研末二两,生、熟地黄末各一两,每服二钱,木通煎汤送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乌爹泥
    本草纲目:土部  乌爹泥
    【释名】亦名孩儿茶、乌垒泥。制法:用细茶末装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出,捣汁熬制,即成乌【气味】苦、平、无毒。【主治】1、鼻渊(鼻孔里常流清涕)。用乌爹泥末吹进鼻孔。2、牙疳口疮。用乌爹泥、硼砂等分,研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伏龙肝
    本草纲目:土部  伏龙肝
    【释名】指灶里正对锅底的黄土,亦名灶心土。【气味】辛、微湿、无毒。【主治】1、突然昏倒。用伏龙肝研末,一鸡蛋大的分量冲水服,引起呕吐。2、中风口噤(口不能言,心神恍惚,手足不能随意运动;或腹中痛满,时而晕绝)。用伏龙肝五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白蚁泥
    本草纲目:土部  白蚁泥
    【主治】用松土上的白蚁泥,同黄丹一起炒,炒黑后,研细,和香油涂搽恶疮肿毒,有效。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蚯蚓泥
    本草纲目:土部  蚯蚓泥
    【释名】名亦名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气味】甘、酸、寒、无毒。【主治】1、热疟(恶寒轻,发烧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丸子做成,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冷。在蚯蚓泥里,加菖蒲末和独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土蜂窠
    本草纲目:土部  土蜂窠
    【释名】巢,即细腰蜂巢。【气味】甘、平、无毒。【主治】1、难产。用土蜂窠泡开水,稍冷饮之。2、肿毒痛如火烧。用土蜂窠调醋涂之。又法:用川乌头和土蜂窠等分。肿毒未成脓则消,已成脓则早破。3、疔疮。用煅过的土蜂窠和
    古代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