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古代医书

古代医书书籍大全

最新列表

  • 本草纲目:土部  蜣螂转丸
    本草纲目:土部  蜣螂转丸
    【释名】蜣螂,俗称推屎虫。蜣螂转丸,亦名土硝。【气味】咸苦、大寒、无毒。【主治】伤寒时气、黄疸烦热、吐泻、项瘿(甲状腺肿)以及一切瘘疮等。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蚁垤土
    本草纲目:土部  蚁垤土
    【释名】垤,音迭,土堆之意。蚁垤土,又名“蚁封”。【主治】治孤刺疮。取土七粒和醋涂搽。死胎在腹,或胞衣不下。取蚁垤土三升,装布袋中,拓在产女胸下,死胎或胞衣自出。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东壁土
    本草纲目:土部  东壁土
    【释名】古旧房屋东边墙上的土,叫东壁土。【气味】甘、湿、无毒。【主治】1、突然心痛。用陈年东壁土、枯矾各二钱,共研为末,制成密丸,艾汤冲服。2、吐泻烦闷,药物中毒,中乌头毒等。用陈年东壁土煮汁饮下。3、目中翳膜。用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胡燕窠土
    本草纲目:土部  胡燕窠土
    【释名】胡燕窠土,就是屋梁上构成胡燕窝的土。燕子选土,既粘又细,其中还加了燕子的唾液,能作药用。【主治】1、湿疮(音瓜,是一种疥疮,常从两手开始)。用燕窠土研末涂搽。搽之前,用淡盐汤洗疮,拭干后再搽药。2、黄水疮。用燕窝土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白垩
    本草纲目:土部  白垩
    【释名】亦名白善土、白土粉、画粉。白垩,到处都有,入药须用白色者。先研捣极细,然后放到盐汤里,浮在水而上的,【气味】苦、湿、无毒。【主治】1、流鼻血。白恶二钱,井水调服。二付断根。2、水泄。煅白恶、炮干姜各一两,楮叶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土部  黄土
    本草纲目:土部  黄土
    【释名】入地三尺以下的黄土,勿沾污物,可作药。【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赤白痢,腹内热毒绞痛,下血。取旧土,水煮开三五遍,沉淀去滓,暖服一二升。黄土又解诸药毒。如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等。治小儿乌纱惊风(惊风一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竹
    本草纲目:木部  竹
    【气味】竹叶:(堇竹叶)苦、平、无毒;(淡竹叶)辛、平、大寒、无毒;(苦竹叶)苦、冷、无毒。【主治】竹叶:1、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2、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竹黄
    本草纲目:木部  竹黄
    【释名】竹膏。【气味】甘、寒、无毒。【主治】小儿惊风发热。用竹黄二钱、雄黄、牵牛(研末)各一钱,共研匀,加面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至五丸,薄荷汤送下发。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雷丸
    本草纲目:木部  雷丸
    【释名】雷实、雷矢、竹苓。【气味】苦、寒、有小毒辣。【主治】1、下寸白虫(绦虫)。和雷丸,水浸,去皮,切细,焙为末。五更时,吃炙肉少许,随即以稀粥送服药末一匙,上半月服药,效果轻好。2、小儿出汗,有热。用雷丸四两,研为末,加粉半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桑上寄生
    本草纲目:木部  桑上寄生
    【释名】寄屑、寓木、宛童、鸢。【气味】苦、平、无毒。【主治】1、膈气。用生桑寄生捣汁一碗服2、胎动腹痛。用桑寄生一两半、阿胶(炒)半两、艾叶半两,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去渣温服。去艾叶亦可。3、毒痢脓血。脉搏弱。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琥珀
    本草纲目:木部  琥珀
    【释名】江珠。【气味】甘、平、无毒。【主治】1、镇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五分,一起熬捣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颜色。此方名“琥珀散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猪苓
    本草纲目:木部  猪苓
    【释名】地乌桃。【气味】甘、平、无毒。【主治】1、镇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五分,一起熬捣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颜色。此方名“琥珀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接骨木
    本草纲目:木部  接骨木
    【释名】续骨木、木蒴。【气味】甘、苦、平、无毒。【主治】1、折上伤筋骨。用接骨木半两、乳香半钱,芍药、当归、芎,自然铜各一两,共研为末,化黄蜡四两,投药末搅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若只是伤损,以酒化服一丸即可;若碎折筋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茯苓
    本草纲目:木部  茯苓
    【释名】茯灵、茯兔、松腴、不死面,抱根者名茯神。【气味】甘、平、无毒。【主治】1、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2、虚滑遗精。用白茯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木槿
    本草纲目:木部  木槿
    【释名】榇、日及、朝开暮落花、藩篱草、花奴玉蒸。【气味】甘、平、滑、无毒。【主治】1、赤白逅眄。用槿皮二两,切细,用白酒一碗半,煎成一碗,空心服。2、头面钱癣。用槿树皮研为末,醋调匀,隔水煮成膏敷涂患处。3、牛皮癣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木芙蓉
    本草纲目:木部  木芙蓉
    【释名】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气味】(叶并花)微辛、平、无毒。【主治】1、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陽穴中“清凉膏”。2、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3、偏坠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牡荆
    本草纲目:木部  牡荆
    【释名】黄荆、小荆、楚。【气味】实:苦、温、无毒。叶:苦、寒、无毒。根:甘、若、平、无毒。茎:甘、平、无毒。【主治】1、白带下。用牡荆子炒焦为末,饮服。2、小肠疝气。用牡荆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开,乘热饮服。甚效。3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紫荆
    本草纲目:木部  紫荆
    【释名】紫珠。皮名肉红、内消。【气味】(木、皮)苦、平、无毒。【主治】1、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共研为末,用葱汤调热敷涂患处,疮不甚热煮,用酒调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枸杞、地骨皮
    本草纲目:木部  枸杞、地骨皮
    【释名】枸枸棘、苦杞、甜菜、天精、地骨、地节、地仙、却老、羊乳、仙人杖、西王母杖【气味】苦、寒、无毒。【主治】1、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石南
    本草纲目:木部  石南
    【释名】风药。【气味】(叶)辛、苦、平、有毒。【主治】1、鼠瘘不合。用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蘖、雌黄、等分为末,每天敷患处两次。2、小儿通睛(小儿误跌或头脑受伤,致使瞳仁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见东)。用石南一两、藜芦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南烛
    本草纲目:木部  南烛
    【释名】南天烛、南烛草木、男续、当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乌饭草、墨饭草、杨桐。赤者名文烛。【气味】(枝叶)苦、平、无毒。(子)酸、甘、平、无毒。【主治】枝叶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子亦强筋益气,固精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五加
    本草纲目:木部  五加
    【释名】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风使、木骨、金盐、豺漆,豺节。【气味】(根皮、茎)温、辛、无毒。【主治】1、风湿痿痹。用五加皮、地榆(刮去粗皮)各一斤,装袋内,放入好酒二斗中,以坛封固,安大锅内水煮,坛上放米一合,米熟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枸骨
    本草纲目:木部  枸骨
    【释名】猫儿刺。【气味】微基、凉、无毒。【主治】木皮浸酒服,补腰脚令健,烧灰淋汁或煎膏,涂白癜风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卫矛
    本草纲目:木部  卫矛
    【释名】鬼箭、神箭。【气味】苦、寒、无毒。【主治】1、产后败血(脐腹坚胀,恶露不快)。用当归(炒)、卫矛(去中心木)、红蓝花各一两。每服三钱,以酒一大碗,煎至七成,饭前温服。2、疟疾。用卫矛、鲮鲤甲(煤灰)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木部  女贞
    本草纲目:木部  女贞
    【释名】贞女、冬青、蜡树。【气味】(实)苦、平、无毒。【主治】1、补肾滋陰。取女贞子,去梗叶,浸酒中一日夜,擦去皮,晒干,研为末,待早莲草出时,采数石,捣汁熬浓,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百丸,酒送下。十多天之后,体力增加,老
    古代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