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道德经白话文:第三十八章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道德经白话文

道德经白话文:第三十八章

【原文】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3}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4}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5}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 取此。

【白话文】

{1}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 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

{2}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 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3}有大仁爱的人,是在追求仁爱,却不是刻意实现某种目的。有大正义的人,是在追求正 义,而且其正义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

{4}有大礼法的人,是在追求礼法,却没有人响应,就抡起胳膊去强迫人了。

{5}所以,丧失了大道,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这才强调 正义;丧失了正义,这才强调礼法。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 的端倪了。

{6}所谓人的先见之明,不过采摘了大道的一点虚华,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于丰 满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浅薄的礼法上;立身于大道的朴实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虚华上。据 此而取舍。

精选推荐

  • 道德经白话文:第三十六章
    道德经白话文:第三十六章

    【原文】{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 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2}柔弱胜刚强。{3}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白话文】 {1}要收敛的,必先张驰一下

  • 道德经白话文:第三十三章
    道德经白话文:第三十三章

    【原文】{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知足者富。{4}强行者有志。{5}不失其所者久。{6}死而不亡者寿。【白话文】 {1}能识透别人,算有智慧;能识透自己,才有光明。{2}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

  • 道德经白话文: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白话文:第二十八章

    【原文】{1}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2}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3}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4}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6}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7}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

  • 道德经白话文:第二十六章
    道德经白话文:第二十六章

    【原文】{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3}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4}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白话文】 {1}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2}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著辎重。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