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论语解读:什么是完人?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论语解读

论语解读:什么是完人?

什么是完人?

【原文】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③之不欲,卞庄子④之勇,冉求之艺,文⑤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6)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①成人:等于说完人,完善的人。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著名的聪明人。③公绰:鲁国大夫孟公绰,孔子认为他清心寡欲,《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是孔子所尊敬的人。④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以勇敢著称。⑤文:文饰,修饰。(6)要:同“约”,穷困,困顿。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不贪心,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又说:“现今的所谓完人又哪里一定能如此呢?看见利益能想到是否合乎义,见到危难敢于献身,久处困顿之中能够不忘记平时的诺言,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

【读解】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圣人所论的完人也有相对性。

照通常的抽象的标准而言,完人是智、仁、勇、才艺兼备而又具有礼乐修养的人。但面对现实,这样完美的人又哪里能够找得到呢?所以,孔子又退而求其次,提出了现实中所谓完人的标准。这个标准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具体而易于实践。直到今天,也加可以用来检验我们周围的人。比如说见利思义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成了最尖锐最突出的社会现象,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还是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成了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又比如说见危授命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各种各样政策放宽的探索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阻碍,有时地会触及到个人利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在危难的时候,我们是挺身而出,见危授命还是东推西卸,不承担子,不负责任,这些都是检验一个人的标准。至于说在困顿中不忘平时的诺言,坚劳节操,坚持探索与追求,就更是我们在人生的程途上必不可免的了。谁能够保证自己一生就一帆风顺,不遇到困顿与挫折呢?关键是要有一颗不畏困顿,不怕挫折,勇于追求的心。所有这些,并不是说要你全部做到,成为一个完人,而是说我们可以用圣人关于完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人生的程途上尽力做得好一点,使自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精选推荐

  • 论语解读: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论语解读: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原文】子曰:“邦有道,危①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②。”【注释】①危:正。②孙:同“逊”。【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正直地说话,正直地做事;国家政治黑暗,正直地做事,说话却要谨慎。”【读解】政治清明说

  • 论语解读:君子易事而难悦
    论语解读:君子易事而难悦

    君子易事而难悦【原文】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③。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④焉。”【注释】①事:侍奉。②说:同“悦”。③器之:量才而用。④求备:求全责备。

  • 论语解读:“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论语解读:“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读解】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是完全一样没有自我。用现代哲

  • 论语解读:狂者与狷者
    论语解读:狂者与狷者

    狂者与狷者【原文】子曰:“不得中行①而与②之,必也狂捐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注释】①中行:依中庸而行的人。②与:交往。【译文】孔子说:“得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交,那就必然是和狂与狷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