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琐琐蒲萄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琐琐蒲萄

出土鲁番,北京货之,形如胡椒,系蒲萄之别种也。回疆志,蒲萄一根数本,藤蔓牵长,花 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青、黑数种,形有圆长大小,味有酸甜不同,一种色绿而无核,较黄豆微大,味甘美;一种色紫而小如胡椒,即琐琐蒲萄;一种色黑,形长寸许,一种色白而大,皆七、八月熟,晾干可致远。 本经逢原云∶琐琐蒲萄似蒲萄而琐细,故名。生于漠北,南方间亦有之,其干类木,而系藤本,其子生青熟赤,干则紫黑,能摄精气,归宿肾脏,与五味子功用不甚相远。凡藤蔓之类,皆属于筋;草木之实,皆达于藏,不独此味为然。此物向供食品,不入汤药,故本草不载。近时北人以此强肾,南人以之稀痘,各有攸宜。五杂俎∶西域白蒲桃,生者不可见,其干者味殊奇甘,有兔眼蒲桃,无核;又有琐琐蒲萄,形如茱萸。小儿食之,能解痘毒。于文定笔麈云∶琐琐即 娑之讹。 黎愧曾仁恕堂笔记∶琐琐蒲萄,于文定引西京羽猎赋谓琐琐当为 娑,固属附会,而以为别有一种,亦非河西蒲萄,虽引根牵蔓不异中土,而结实大长如马乳,色深紫,味亦殊甘,一枝千百颗,大者在上,细在下,垂取而干之,大者为白蒲萄,细者名琐琐,非两种也,故俗呼为公领孙。惟绿蒲萄则来自西域,非中土所有。

味甘,核细微咸。 痘学真传云∶味甘酸,性平温。百草镜云∶性热,入脾、肾二经,作酒 弥佳。治筋骨湿痛,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痘疮不出,酒研和饮,神效。

强肾 琐琐蒲萄、人参各一钱,火酒浸一宿,侵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强壮;若卧 时摩擦腰脊,力助陽事坚强,尤为得力。

稀痘 琐琐蒲萄一岁一钱,神黄豆一岁一粒,杵为细末,一陽夜蜜水调服,并擦心窝腰眼,能助肾祛邪,以北地方物专助东南生气之不足也。然惟禀质素弱者用之有益,若气壮偏陽者勿服,恐其助长婬火之毒也。

按∶紫桃轩杂缀琐琐蒲萄神农九草之一,中土久有,不俟博望从西域带来也。吾里东塔朱买 臣墓有之。戊子,余曾历平湖幕署,有一枝蔓延满架,夏开琐碎花,结实如绿豆,望不可见;吾杭螺蛳山汪姓家亦有此,然食之味薄,不若甘肃者味浓也,入药自宜以西北者为优。

精选推荐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南枣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南枣

    x山枣 藏枣 x 山金华东陽县茶场,以透明如血,七枚长一尺者佳,陈者入药。 宦游笔记∶金华东陽县茶 场出枣,其大如拳,核尖细如黍,决之即脱,清甘香脆,以此名闻天下。明中叶尚存数柯,今此种已绝矣。惟东南诸乡于高阜地种之,虽不及茶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化州橘红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化州橘红

    x橘瓤上丝 糖橘红 橘饼 药制柑橘饼 青盐陈皮 橘苓 x 岭南杂记∶化州仙橘,相传仙人罗辨种橘于石龙之腹,至今犹存,惟此一株,在苏泽堂者为 最,清风楼次之,红树又次之。其实非橘,皮浓肉酸,不中食。其皮厘为五片七片,不可成双,每片真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椰油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椰油

    x椰中酒 椰膏 椰皮 椰肉 x 台湾使槎录云∶可佐膏火,或云用火炙椰,其油自出。凡楝椰子以手摇之,听水声清亮,则 心大而甜;其肉浓,水声浊则否。 渑水燕谈录∶椰子生安南及海外诸国,木如棕榈,大者高百余尺,花白如千叶芙蓉,一本花不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茶肭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果部上-茶肭子

    边舆考∶其树出辽东塞外,高有三尺许,叶如南方楝树,背有黄白点,花四出,形如手,碧 色,或有八出者,结子大如拳,熟便可食,其甘如饴,其树浸水可为油燃灯,入药用子。治一切病,辽塞无药,土人有病者,取茶肭子啖之即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