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隈支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隈支

益部方物略记∶生邳州山谷中,树高丈余,枝修而弱,开白花,实大如雀卵,状如荔枝,肉 黄,肤味甘。

味甘无毒,治七种疝气,及一切疮疡疥癣。

以上自津符子至隈支止诸果品,纲目附录诸果后,仅载其形状,不录其主治。而沈云将食纂 云∶诸果都出外国及边瘴地方,虽不常见,但俱属异品,不惟可口,兼可疗治百病,凡行历远方者,即当携其种流传中土,有功于世不小,故附录而兼细核其主治,予因取之以补李氏之遗。至其形状,纲目已详载,而复列之者,亦欲览者便于解悉,后日遇物能名,故不厌重赘也。

精选推荐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酒杯藤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酒杯藤子

    出西域,藤大如臂,花坚硬可以酌酒,文章映澈,实大如指,味如豆蔻,食之消酒。相传张 甘辛平无毒,消食下气,消酒止渴,辟邪疟,消痈肿,杀蛔虫。治尸蛀劳瘵,虫蛊瘰 ,瘿 果成积,用酒杯藤子烧灰,糖拌,服下五、七钱自效。饮酒过量成病,用酒杯藤子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千岁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千岁子

    南方草木状∶出交趾,蔓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一苞恒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 ,壳中有实如栗,味亦如之,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如肉豆蔻。 关涵岭南随笔∶千岁子多子根须,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味甘平,主和中益胃,利肺,除热止渴,醒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木竹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木竹子

    出广西,皮色形状如大枇杷,肉味甘美,秋冬实熟。味甘性平,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 ,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收;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利耳目,治咳嗽上逆。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扬摇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扬摇子

    生闽越,其子生树皮中,体有脊形甚异,长四、五寸,味甘无毒。通百脉,强筋骨,和中益 气,润肌肤,好颜色。花镜∶此果长五寸,色青无核。临海异物志∶扬摇有七脊,子生树皮中,其体虽异,味则无奇,长四、五寸,色青黄,味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