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古代医书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吕宋果

时间: 来源:www.86027.cn 专题: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吕宋果

本草补∶吕宋岛中产一果,名加挖弄,外肉而内核,味苦不堪食。其初惟有一处深山峻岭 不识,旅人至岛百年后,始知其中果可用,近三十年颇悉其疗治各病,极有奇验,遂携至中国,若果之皮肉,其效尤捷,有呼为宝豆者。豆,言果之形状;宝,治中毒服毒,将果或磨或刮,以清水或清油调服,毒即吐;蛇蝎蜈蚣等伤,磨清水服之,并 仆,磨水服之;腹痛泻利,磨水服;疟疾初作时,磨水服。 刀斧伤即止血、止痛。 蛔虫疳积,磨水服,虫即吐出。 难产,磨水服。

头疮痒烂腊梨,切碎此果,以油煎之,乘热遍擦,向火取暖,随以布向火取热,覆病患身上而睡,又以被盖,不见生风,即愈。 潮热,磨水服,渐减而愈。

精选推荐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诸谷部-诸谷部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酒杯藤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酒杯藤子

    出西域,藤大如臂,花坚硬可以酌酒,文章映澈,实大如指,味如豆蔻,食之消酒。相传张 甘辛平无毒,消食下气,消酒止渴,辟邪疟,消痈肿,杀蛔虫。治尸蛀劳瘵,虫蛊瘰 ,瘿 果成积,用酒杯藤子烧灰,糖拌,服下五、七钱自效。饮酒过量成病,用酒杯藤子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千岁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千岁子

    南方草木状∶出交趾,蔓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一苞恒二百余颗,皮壳青黄色 ,壳中有实如栗,味亦如之,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如肉豆蔻。 关涵岭南随笔∶千岁子多子根须,干则壳肉相离,撼之有声。味甘平,主和中益胃,利肺,除热止渴,醒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木竹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 果部下-木竹子

    出广西,皮色形状如大枇杷,肉味甘美,秋冬实熟。味甘性平,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 ,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收;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利耳目,治咳嗽上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