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集注: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9]
【注释】
[29] 统治在于统治的事实,而不是为了好看。
【译文】
青、赤、黄、白、黑五色使人眼花缭乱,宫、商、角、徵、羽五音使人耳朵听不清楚,甜、酸、苦、辣、咸五味使人胃口伤败,跑马打猎使人的心里狂躁不安,难得的珍贵货物使人的品性受到损害。因此,圣人治国,只求安饱,而不求声色之娱,所以采取前者而舍弃后者。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9]
【注释】
[29] 统治在于统治的事实,而不是为了好看。
【译文】
青、赤、黄、白、黑五色使人眼花缭乱,宫、商、角、徵、羽五音使人耳朵听不清楚,甜、酸、苦、辣、咸五味使人胃口伤败,跑马打猎使人的心里狂躁不安,难得的珍贵货物使人的品性受到损害。因此,圣人治国,只求安饱,而不求声色之娱,所以采取前者而舍弃后者。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20]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21] 涤除玄览,能如疵乎?[22]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23]天门开阖,能为雌乎?[24]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25 ]生之、蓄之,[26]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27] 是谓玄德。【注释】[20] “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8]【注释】[8] 让我们先放过“象帝”,即最后一句;这里老子以形象的方法向我们描述了“道”是什么样子。分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6]【注
原文: 治水潦者,禹也;播五种者,后稷也;听狱折衷者,皋陶也。舜无为也,而天下以为父母。爱天下莫甚焉。天下之善者,惟仁也。夫丧其子者,苟可以得之,无择人 也。仁者之於善也亦然。是故尧举舜於畎亩,汤举伊尹於雍人。内举不避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