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最新列表

  • 《列子》 列子·列御寇简介
    《列子》 列子·列御寇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 列子终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卫灵公
    《论语》 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
    诸子百家
  •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 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
    诸子百家
  •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 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子路
    《论语》 论语·子路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宪问
    《论语》 论语·宪问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
    诸子百家
  •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 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诸子百家
  •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下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於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於王,曰:“王尝 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先进
    《论语》 论语·先进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颜渊
    《论语》 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尧曰
    《论语》 论语·尧曰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rdqu
    诸子百家
  •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 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孟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第四代弟子。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 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子罕
    《论语》 论语·子罕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乡党
    《论语》 论语·乡党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微子
    《论语》 论语·微子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l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子张
    《论语》 论语·子张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泰伯
    《论语》 论语·泰伯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阳货
    《论语》 论语·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ldqu
    诸子百家
  • 《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七十七):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七十七):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里仁
    《论语》 论语·里仁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rdqu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公冶长
    《论语》 论语·公冶长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雍也
    《论语》 论语·雍也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ldq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述而
    《论语》 论语·述而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诸子百家
  • 《论语》 论语·季氏
    《论语》 论语·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
    诸子百家
  • 《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六十六):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六十六):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