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最新列表

  • 尉缭子:勒卒令第十八
    尉缭子:勒卒令第十八
    勒,约束,统率。勒卒,就是统率指挥军队。本篇叙述金、鼓、铃、族等指挥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军队训练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军队指挥的坚定性、计划性和灵活性。72、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
    诸子百家
  • 尉缭子:分塞令第十五
    尉缭子:分塞令第十五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营区的划分、警戒、禁令以及营区各级官吏的权限、其目的在于维持营区秩序和防止奸细潜入。69、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将有分地,帅有分地,伯有分地,皆营其沟域,而明其塞
    诸子百家
  • 尉缭子:经卒令第十七
    尉缭子:经卒令第十七
    本篇主要论述部队战斗编组及军旗、徽章的佩戴,用以识别约束部队,使军队队形整齐,行动有序,赏罚有据。71、经卒者,以经令分之为三分焉。左军苍旗,卒戴苍羽;右军白旗,卒戴白羽;中军黄旗,卒戴黄羽。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
    诸子百家
  • 尉缭子:重刑令第十三
    尉缭子:重刑令第十三
    本篇主要论述以重刑来维护战场纪律的问题。它主张对战败、投降、临阵脱逃等行为处以重刑,以达到“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的目的。反映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只有靠酷刑来驱使人民从事战争。67、将自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
    诸子百家
  • 尉缭子:伍制令第十四
    尉缭子:伍制令第十四
    本篇主要论述当时军队内部以伍为基础的连保制度,是当时统治阶级控制军队的另一种手段。68、军中之制,五人为伍,伍相保也;十人为什,什相保也;五十人为属,属相保也;百人为间,闾相保也。伍有于今犯禁者,揭之免于罪,知而弗揭,全伍有诛
    诸子百家
  • 尉缭子:治本第十一
    尉缭子:治本第十一
    治本,就是治国的根本。本篇把发展耕织和“使民无私”作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两个治国的根本问题,它认为治国的办法是精神感召,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不误农时,不竭民财。54、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故充腹
    诸子百家
  • 尉缭子:战权第十二
    尉缭子:战权第十二
    战权,就是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运用作战原则。本篇指出兵少可用权谋,兵多可用力胜。主张先发制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者无之,无者有之”,使敌人摸不清我之企图。反对“轻进而求战”,也不求“必往有功”。主张根据情况,见到有胜
    诸子百家
  • 尉缭子:将理第九
    尉缭子:将理第九
    理,指治狱之事,理官,相当于现代的法官。古代兵刑合一,将领要兼管听讼断狱。所以篇首就说:“凡将,理官也。”继之指出,执法必须公正廉明,反对徇私舞弊,刑讯逼供,株连无辜等危害国家人民的行为。50、凡将理官也,万物之主也,不私于一
    诸子百家
  • 尉缭子:原官第十
    尉缭子:原官第十
    本篇首先论述了设官分职,各司其事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根本措施。其次还阐明了君臣职权及其施政方法,特别指出:“审开塞,守一道(统一的方针政策),为治之要也。”这都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最后,它幻想达到一个“官无事
    诸子百家
  • 尉缭子:武议第八
    尉缭子:武议第八
    本篇主要论述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不得已而用之。”其次指出国家经济与军事的关系,所谓“万乘农战,千乘救
    诸子百家
  • 尉缭子:守权第六
    尉缭子:守权第六
    守,古代指守城。守权,即是守城的谋略。本篇论述了守城的三个原则:一是守城要守城郊外围要地,所谓“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二是守城的方法:“守者,不失其险也”。“城一丈十人守之”,“出者不守,守者不出”(守备
    诸子百家
  • 尉缭子:十二陵第七
    尉缭子:十二陵第七
    陵,磨砺,可理解为修养、磨练。本篇论述将帅的修养,从正反两面提出十二种经验和十二种教训,作为将帅在实践中的自励和警惕。36、威在于不变,惠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攻在于意表,守在于外饰,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豫备,慎
    诸子百家
  • 尉缭子:战威第四
    尉缭子:战威第四
    战威,即作战的威力,也就是战斗力。本篇主要论述构成战斗力的精神因素,也提到了增强战斗力的物质因素。作者认为增强作战威力,首先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特别强调士气,故详细地论述了提高士气的方法。其次也谈到正确使用一定
    诸子百家
  • 尉缭子:攻权第五
    尉缭子:攻权第五
    攻,古代指攻城;权,即权谋。攻权,就是攻城的谋略。本篇主要论述攻城的原则。作者认为攻城的原则:首先是集中力量,决心坚定(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其次是军队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将帅要恩威并用以立威信,使军队行动齐心协力(其心动
    诸子百家
  • 尉缭子:天官第一
    尉缭子:天官第一
    本篇主要论述战争胜败的根本因素,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反对当时兵陰陽家所散布的“天官、时日、陰陽、向背”等迷信说法。明确指出“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谓之天官,人事而已”。`1、梁惠王问尉缭子曰:“黄帝刑德,可以百胜
    诸子百家
  • 尉缭子:兵谈第二
    尉缭子:兵谈第二
    本篇主要论述立国、建军;用兵的指导思想。首先谈根据土地肥瘠而立邑(古代称国为邑),要求“以城称地,以地称人,以人称粟”。也就是说立国要适合本国经济条件。其次谈建军要“寓兵于农”,把军事力量蕴藏于民众之中,以求国富兵
    诸子百家
  • 尉缭子:制谈第三
    尉缭子:制谈第三
    本篇主要论述国家的政治、军事制度对战争胜利的保证作用。明确指出“制必先定”。所谓“制”(制度)包括:编制(卒伍偏列)、纪律(禁舍开塞)、“修号令”、“明赏罚”、“举贤能”等,其目的是“使天下非农无所得食,非战无所
    诸子百家
  • 鬼谷子:本经持枢
    鬼谷子:本经持枢
    【原文】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注释】①持枢:枢是门扉的轴。持,把握。掌握住行动的枢纽
    诸子百家
  • 鬼谷子:中经
    鬼谷子:中经
    【原文】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②,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③;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④。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⑤。故
    诸子百家
  • 鬼谷子:损悦法灵蓍
    鬼谷子:损悦法灵蓍
    【原文】损兑法灵蓍①;损兑者几危②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③。兑者知之也④,损者行之也⑤,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夫人之言⑥。故辞不烦⑦
    诸子百家
  • 鬼谷子:转圆法猛兽
    鬼谷子:转圆法猛兽
    【原文】转圆法猛兽①;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②,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客③,或贺机方、或陰或陽、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
    诸子百家
  • 鬼谷子:分威法伏熊
    鬼谷子:分威法伏熊
    【原文】分威①法伏熊②;分威者,神之覆③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④;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铁⑤。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馀次,动
    诸子百家
  • 鬼谷子:散势法鸷鸟
    鬼谷子:散势法鸷鸟
    【原文】散势法鸷鸟①;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②。意失威势③,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
    诸子百家
  • 鬼谷子:养志法灵龟
    鬼谷子:养志法灵龟
    【原文】养志法灵龟①;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②。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惶③,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
    诸子百家
  • 鬼谷子:实意法腾蛇
    鬼谷子:实意法腾蛇
    【原文】实意法腾蛇①;实意者,气之虑也②。心欲安静,思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思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收遂,安则其所行不错③,神者得则凝④。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⑤,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
    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