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最新列表

  • 论语解读:德行更比才能重
    论语解读:德行更比才能重
    德行更比才能重【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译文】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那样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那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读解】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读书不为稻粱谋
    论语解读:读书不为稻粱谋
    读书不为稻粱谋【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①于谷②,不易得也。”【注释】①至:这里指意念所至。②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类似今天的工资),所以“谷”就是指“禄”。【译文】孔子说:“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论语解读: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原文】曾子曰:“土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释】①弘毅:弘,大;毅,坚毅、弘毅指志向远大,意志坚毅。【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是不是愚民政策?
    论语解读:是不是愚民政策?
    是不是愚民政策?【原文】子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他们跟从,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是为什么。”【读解】这就像军队下命令一样,目标何方,距离若干,限什么时候到达。或者是,冲锋号一响便冲锋起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一切以礼为标准
    论语解读:一切以礼为标准
    一切以礼为标准【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注释】①葸(Xi):畏缩。②绞:尖刻伤人【译文】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就会作乱,直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解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译文】曾子卧床不起,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道:“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锋芒毕露就是祸
    论语解读:锋芒毕露就是祸
    锋芒毕露就是祸【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释】①校(jiao)计较,较量。【译文】曾子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少的人心教;有学问却像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解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读解】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泰伯第八
    论语解读:泰伯第八
    泰伯第八本篇论古圣贤和记载曾子言行的内容较多,涉及到政治、德行、学问等各方面的问题。全篇原文共21章,本书选12章。弃天下如敝屣【原文】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②,民无得③而称焉。”【注释】①泰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闻过则喜
    论语解读:闻过则喜
    闻过则喜【原文】陈司败①问:“昭公②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③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④,君子亦党乎?君取⑤于吴,为同姓6,谓之吴孟子7。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出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注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节俭总比奢侈好
    论语解读:节俭总比奢侈好
    节俭总比奢侈好【原文】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注释】①孙:同“逊”。②固:固陋,寒伧。【译文】孔子说:“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穿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读解】当鲁中人林放问孔子关于礼仪的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解读: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读解】三人行必有我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不要冒充内行
    论语解读:不要冒充内行
    不要冒充内行【原文】子曰:“盖①有不知而作②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③之,知之次也。”【注释】①盖:大概。②作:创作。③识(zhi):记。【译文】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能凭空创作的人吧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论语解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原文】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于云尔②。”【注释】①叶(she)公:楚国大夫沈诸梁,字子高,为叶县县长,称叶公。②云尔:如此而已。【译文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论语解读: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读解】孔子按智力和知识的不同把人分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论语解读: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于在齐国听了《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于是感叹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可以达到这种程度!”【读解】哪种程度?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富贵如浮云
    论语解读:富贵如浮云
    富贵如浮云【原文】子曰:“饭疏食①,饮水②,曲肱③而枕④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①饭疏食:饭,这里作动词用,指吃饭。疏食,粗粮。②水:古代以“汤”和“水”对举.“汤”指热水,“水”就是冷水。③肱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论语解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译文】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读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就是成语所说的“用行舍藏”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富可求吗?
    论语解读:富可求吗?
    富可求吗?【原文】子曰:“富而①可求也,虽执鞭之士②,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注释】①而:如,如果。②执鞭之士:古代于拿皮鞭为达官贵人开道或为市场守门的人,代指做下贱差事的人。【译文】孔子说:“富裕如果真是可以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论语解读: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原文】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⑤也。”【注释】①愤:指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如晶状态、②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论语解读: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译文】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读解】从来没有吃饱过,不是人家不让他吃饱,也不是论不统计不饱,而是他自己不愿意吃饱,不愿意在人家的丧事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圣人的忧虑
    论语解读:圣人的忧虑
    圣人的忧虑【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注释】①徙(XI):迁移。这里指向“义”靠拢,仗自己的行为符合“义”。【译文】孔于说:“品德不修养,学问不探讨,听到正义不追随,缺点错误不改正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旷达的个人生活
    论语解读:旷达的个人生活
    旷达的个人生活【原文】子之燕居①,申申如也②,夭夭如也③。【注释】①燕居:闲居,古代士大夫退朝而居叫燕居。②申申如也:仪态舒展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义同“然”。③夭夭如也:和乐喜悦的样子。【译文】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述而第七
    论语解读: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本篇主要记述孔子本人的思想、志趣与行为,其中有不少名言警句,如“述而不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用人则行,舍之则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全篇原文共38章
    诸子百家
  • 论语解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解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②于我哉?”【注释】①识(Zhi):记。②何有:有什么,意思是没有什么了。【译文】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对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
    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