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最新列表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曲则全枉则直
    庄子南华:04.人间世:曲则全枉则直
    曲则全枉则直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颜阖要去做太子少保,蘧伯玉告诉他做大事业的人,处于杂乱的局面的修养。你形体外表的形状,跟他接触在一起,要很亲近,“形莫若就,”将就他,可是你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外交的哲学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外交的哲学
    外交的哲学丘请复以所闻:孔子说:并且我告诉你一个道理。念这个“丘”要注意了,我们小的时候,不敢这么念,念了以后,头上准备起个汤圆了,老师的戒尺一下子朝你头上敲下来,不管你痛不痛,什么脑震荡,没有这种考虑的。圣人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言者风波也
    庄子南华:04.人间世:言者风波也
    言者风波也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风一来,平静的水面就起波浪,所以叫“风波”,这是讲动态。一句话说出来,一句话说不对了,人与人之间就挑出问题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有时候世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千古名将郭子仪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千古名将郭子仪
    千古名将郭子仪我们拿历史古人来比,只有唐朝郭子仪一个人做到了。研究郭子仪一生的历史啊,那的确漂亮极了,对人事的处理高明极了,恐怕在《二十五史》里头找不出第二个人。我们历史上讲究一个出将、入相,郭子仪几次当大元帅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天下二大戒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天下二大戒
    天下二大戒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孔子说,天底下有两条大戒律,“其一,命也,其一,义也。”这两条大戒律,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第一条大戒,“其一,命也”,解释这个“命”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中国文化内圣的道统
    庄子南华:04.人间世:中国文化内圣的道统
    中国文化内圣的道统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我们平时修持修养,眼睛喜欢向外面看,耳朵喜欢向外面听,真正修养做到了,眼睛对外见而不见,看到了跟我不相干,用佛学的话来讲,就是内心意识不起分别;耳朵听到声音,在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大使难当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大使难当
    大使难当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陰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波飞太液心无住
    庄子南华:04.人间世:波飞太液心无住
    波飞太液心无住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颜回听了孔子传的方法,一定回去打坐做功夫了,不过文章没有记载。颜回向孔子报告:老师教我的这个方法,我开始上坐时“未始得使&rd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
    庄子南华:04.人间世:自欺欺人 被人欺
    自欺欺人 被人欺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我们出来做事,假如做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为人使”,听人家指挥,听命办事,“易以伪”,还容易做假,还容易有办法推得掉,还可以用手段。明朝末年有一个读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江水东流去不回
    庄子南华:04.人间世:江水东流去不回
    江水东流去不回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颜回说:我拿历史的经验来说明现在的事实。不是我的意见,是古人的意见我取来用而已。历史上很多大臣讲话很有技巧,这是我们应该学习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心斋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心斋
    心斋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颜回跟我们的观念一样,一听就说:“老师呀,我家里穷得不得了,不饮酒不吃荤已经几个月了。我这样不是天天吃斋吗?”孔子自己也有这个经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活不长的忠臣
    庄子南华:04.人间世:活不长的忠臣
    活不长的忠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孔子说历史的经验。夏朝的忠臣关龙逢,因为遇到了桀这个暴君,被杀了;纣杀了王子比干,王子比干还是纣的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内直外曲成而上比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内直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外曲成而上比颜回被孔子当场一骂,有点领悟了:“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那么我修道的功夫,修到不表现出来的程度,内在方直而外面曲成,这就中儒家所讲的“外圆内方”,外面圆融一点,和人家接触和譪一点,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庄子南华:04.人间世: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孔子对颜回说:“且若亦知夫”,这几个字看起来毫不相关,好象古文乱七八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并且你也知不知道?“且”,并且;&ldquo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皇帝也为难
    庄子南华:04.人间世:皇帝也为难
    皇帝也为难我们看了历史就懂,皇帝面前的奸臣,在历史上看来是奸臣,在当时看不是奸臣,奸臣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看出来还叫奸臣?所有的奸臣在当时做得比忠臣还要好,奸臣不是都做坏事的哟,也要做好事的。历史上奸臣本事大,拿唐朝来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颜回想作王者师
    庄子南华:04.人间世:颜回想作王者师
    颜回想作王者师孔子的学生,第一了不起的是颜回,庄子就借用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来讲这个故事。颜回有一天向孔子请假,他说我想不当学生了,要离开这里出国去。孔子问颜回要到哪里去?颜回说准备到卫国去。孔子和卫国交情很好,就问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道不欲杂
    庄子南华:04.人间世:道不欲杂
    道不欲杂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这个“嘻”,应该这样念:“嘻……”孔子拉长了声音幽默颜回。“若殆往而刑耳。”你去吧,你如果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3.养生主:随缘世事无挂碍
    庄子南华:03.养生主:随缘世事无挂碍
    随缘世事无挂碍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4.人间世:从谥法说起
    庄子南华:04.人间世:从谥法说起
    我们再强调一下,《庄子》内七篇是连贯的,第一篇是《逍遥游》,讲人如何解脱,如何变成一个超人。由解脱变成超人以后,说到形而上道的齐物,万物不齐不能平等,《齐物论》讲如何达到形而上的万物齐而平等。然后,才能够懂得做一个人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3.养生主: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庄子南华:03.养生主: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上面庄子借用庖丁的嘴,讲自己修养的造诣境界,和处世的方法原则。这里这一段话更重要。但是当我到了一般的杀牛匠那里去看看,牛一来,杀牛匠那个小心,那个紧张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3.养生主:神虽王不善也
    庄子南华:03.养生主:神虽王不善也
    神虽王不善也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公文轩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3.养生主:杀生的艺术
    庄子南华:03.养生主:杀生的艺术
    杀生的艺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huà)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3.养生主:技进乎道
    庄子南华:03.养生主:技进乎道
    技进乎道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文惠君一赞叹,庖丁“释刀”,把刀一摆,那姿态比跳舞的还优美,就告诉皇帝:没有什么稀奇,报告陛下,“臣之所好者,道也,”我真正喜欢的是修道,因为我学道,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3.养生主:袁才子和郑板桥
    庄子南华:03.养生主:袁才子和郑板桥
    袁才子和郑板桥比如请朝名士袁牧(字子才)、郑板桥等都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清代才子袁牧在康干盛世,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出来做县长,赴任之前,去问老师,乾隆时名臣尹文端辞行请训,老师问他:年纪轻轻去做县长,有些什么准备?他说什么
    诸子百家
  • 庄子南华:03.养生主:缘督以为经
    庄子南华:03.养生主: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庄子这几句话分成两段,有三点:第一点,一个人养生,把自己身心搞得不烦恼、不痛苦、不忧烦、很安祥、很平凡、很快乐地过一生。有学问、知识、经验,而不被其所困,要能解脱。换句话说,要提得起,放得下。第二点,人在善恶
    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