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最新列表

  • 《战国策》 战国策·赵策三
    《战国策》 战国策·赵策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輓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
    诸子百家
  • 《战国策》 战国策简介|战国策作者刘向简介
    《战国策》 战国策简介|战国策作者刘向简介
    《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五 制分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五 制分
    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於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禄,则法必严以重之。夫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 事实。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四 说疑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四 说疑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於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今世皆曰“尊主安国者,必以仁义 智能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五 诡使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五 诡使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虽有不急矣。今利非无有也而民不 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听从,官非无法也而治不当名。三者非不存也,而世一治一乱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三 饬令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三 饬令
    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法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九里断者强,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赏 战。厚禄以周术。国无奸民,则都无奸市。物多末众,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民有馀食,使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四 心度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四 心度
    圣人之治民,度於本,不从其欲,期於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 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二 问田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二 问田
    徐渠问田鸠曰:“臣闻智士不袭下而遇君,圣人不见功而接上。令阳成义渠,明将也,而措於毛伯;公孙亶回,圣相也,而关於州部,何哉?” 田鸠曰:“此无他故异物,主有度,上有术之故也。且足下独不闻楚将宋觚而失其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三 定法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三 定法
    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国?” 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於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 者,因任而授官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一 忠孝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一 忠孝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父。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 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二 人主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二 人主
    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马之所 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 难势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 难势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於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於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 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一 问辩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一 问辩
    或问曰:“辩安生乎?” 对曰:“生於上之不明也。” 问者曰:“上之不明,因生辩也,何哉?” 对曰:“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適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適,故言行而不轨於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九 五蠹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九 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 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 心显学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五十 心显学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 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三十八 难三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三十八 难三
    鲁穆公问於子思曰:“吾闻庞<米閒>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 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米閒>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三十九 难四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三十九 难四
    卫孙文子聘於鲁,公登亦登。叔孙穆子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也。今子不后寡君一等,寡君未知所过也。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无悛容。 穆子退而告人曰:“孙子必亡。亡臣而不后君,过而不悛,亡之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七 八说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七 八说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 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有侠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八 八经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八 八经
    一、因情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下共则威分。是以明主不怀爱而听,不留说而计。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三十五 外储说右下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三十五 外储说右下
    【经一】 赏罚共,则禁令不行。何以明之?以造父、於期。子罕为出彘,田恒为圃池,故宋君、简公弑。患在王良、造父之共车,田连、成窍之共琴也。 【经二】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爵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三十七 难二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三十七 难二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 是时景公繁於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rdq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六 六反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四十六 六反
    畏死远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贵生之士”;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语 曲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rdquo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十五 亡征
    《韩非子》 韩非子 第十五 亡征
    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 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 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 用时日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二十四 观行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二十四 观行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馀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诸子百家
  •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二十五 安危
    《韩非子》 韩非子 第二十五 安危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安术:一曰,赏罚随是非;二曰,祸福随善恶;三曰,死生随法度;四曰,有贤不肖而无爱恶;五曰,有愚智而无非誉;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七曰,有信而无诈。 危道:一曰,断削于绳之内;二曰,断割于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
    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