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典籍 >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最新列表

  • 《墨子》 墨子·节用中第二十一
    《墨子》 墨子·节用中第二十一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十一 要略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十一 要略
    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虽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观终始矣。总要举凡,而语不剖判纯朴,靡散大 宗,惧为人之惽々然弗能知也;故多为之辞,博为之说,又恐人之离本就末也。故言道而不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简介,墨子生平资料介绍
    《墨子》 墨子简介,墨子生平资料介绍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尚贤中第九
    《墨子》 墨子·尚贤中第九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国家,欲修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尚贤下第十
    《墨子》 墨子·尚贤下第十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苟若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今若有一诸侯于此,为政其国家也,曰:“凡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十 泰族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十 泰族训
    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 明。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祸除。远之则迩,延之则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三辩第七
    《墨子》 墨子·三辩第七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能至邪?”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尚贤上第八
    《墨子》 墨子·尚贤上第八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八 人间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八 人间训
    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端,散无竟,周八极,总一管,谓之心。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智所秉,动知所由,谓之道。道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九 修务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九 修务训
    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吾以为不然。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人 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古者,民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七患第五
    《墨子》 墨子·七患第五
    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爱佼,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辞过第六
    《墨子》 墨子·辞过第六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 修其城郭,则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六 说山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六 说山训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曰:“以无有为体。”魄曰:“无有有形乎?” 魂曰:“无有。”“何得而闻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七 说林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七 说林训
    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遽契其舟桅,暮薄而求之,其不知物类亦甚矣!夫随一隅之迹,而不知因天地以游,惑莫大焉。虽时有所 合,然而不足贵也。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曹氏之裂布,蛷者贵之,然非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所染第三
    《墨子》 墨子·所染第三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法仪第四
    《墨子》 墨子·法仪第四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四 诠言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四 诠言训
    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方以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隔而不通, 分而为万物,莫能及宗,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皆为物矣,非不物而物物者也,物物者亡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五 兵略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五 兵略训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毒者 螫,有蹄者趹。喜而相戏,怒而相害,天之性也。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能足也。故群居杂处,分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亲士第一
    《墨子》 墨子·亲士第一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句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
    诸子百家
  • 《墨子》 墨子·修身第二
    《墨子》 墨子·修身第二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二 俶真训
    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未有 形埒垠堮,无无蠕蠕,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 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 夫礼者,所以别尊卑,异贵贱;义者,所以合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二 道应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二 道应训
    太清问于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弗知也。”又问于无为曰:“子知道乎?”无为曰:“吾知道。”“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无为曰:“吾知道 有数。”曰:&l
    诸子百家
  •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三 氾论训
    《淮南子》 淮南子·卷十三 氾论训
    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怀其德。当此之时,阴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
    诸子百家
  • 《庄子》 庄子·杂篇 则阳第二十五
    《庄子》 庄子·杂篇 则阳第二十五
    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 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 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曰:“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
    诸子百家